吹綸絮的意思、吹綸絮的詳細解釋
吹綸絮的解釋
(1).古代絲織品名。《後漢書·章帝紀》:“﹝建初二年﹞癸巳,詔 齊 相省冰紈,方空縠、吹綸絮。” 李賢 注:“綸,似絮而細,吹者,言吹噓可成,亦紗也。”亦省作亦省作亦省作亦省作“吹綸”。 南朝 梁 張缵 《謝皇太子赉果然褥啟》:“吹綸愧暖,挾纊慙溫。”
(2).比喻柳絮。《藝文類聚》卷八6*九引 南朝 梁 元帝 《詠陽雲樓檐柳》詩:“枝邊通粉色,葉裡映吹綸。”
詞語分解
- 吹的解釋 吹 ī 合攏嘴唇用力出氣:吹打。吹燈(a.把燈火吹滅;b.喻人死亡;c.喻失敗、垮台)。吹毛求疵。吹鼓手(a.辦婚、喪事時吹奏鼓樂的人;b.胡亂吹捧和宣揚别人的人)。吹灰之力。 說大話:吹牛。吹噓。 類似吹的動作:吹拂。風吹草動。 (事情)失敗:吹台。 消息流傳,鼓動宣傳:鼓吹。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吹綸絮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吹綸絮”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絲織品名
指一種輕薄的絲織品,工藝精細,質地似絮。據《後漢書·章帝紀》記載,東漢時期曾下诏要求齊相減少生産“冰纨、方空縠、吹綸絮”等絲織品。李賢注解中提到:“綸,似絮而細,吹者,言吹噓可成,亦紗也”,說明其制作可能通過吹氣工藝完成,成品輕盈如紗。
二、比喻柳絮
在文學作品中,“吹綸絮”常被用來形容柳絮的輕盈飄飛之态。例如南朝梁元帝的《詠陽雲樓檐柳》詩中有“枝邊通粉色,葉裡映吹綸”之句,以“吹綸”代指柳絮,突出其柔軟、紛揚的特點。
補充說明
- 詞源: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兼具實用與文學意象。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南朝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吹綸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吹、綸、絮。下面是每個部分的詳細拆分:
- 吹:從口的上方開始向左右兩邊吹氣。
- 綸:由“糸”(纖維的意思)和“車”組成,表示紗線。
- 絮:由“糸”和“餘(用)”組成,表示棉絮。
《吹綸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用吹口琴或笛子,演奏時會有細小的纖維或棉絮從樂器上飛散出來。這種飛散的纖維或棉絮被稱為“吹綸絮”。
在繁體字中,吹綸絮的寫法為「吹綸絮」。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例如,《康熙字典》中将吹綸絮的寫法為「吹綸凅」。
以下是《吹綸絮》的例句:
- 聽到美妙的音樂,吹綸絮在空中飄舞。
- 她的歌聲如同吹綸絮一樣柔美。
《吹綸絮》的相關詞語包括:
- 細絲:細小的絲狀物。
- 纖維:由若幹纖維束構成的細長物體。
《吹綸絮》的反義詞是:
- 聚集:物體或人群集中在一起。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