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聽察聲音。 漢 馬融 《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
(2).醫者聽察病人的聲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越 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 張守節 正義引《素問》:“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妄言者心病,好呻吟者腎病,好叫呼者肝病也。”
(3).古代相術的一種。《太平廣記》卷二二四引 唐 康骈 《劇談錄·龍複本》:“ 開成 中,有 龍復本 者無目,善聽聲揣骨,每言休咎,無不必中。”
(4).探聽消息。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八:“ 老初 的大嗓子叫道:‘報告團長,跟前有壞蛋聽聲。好抓不好抓?’” 劉紹棠 《兩草一心》:“夜深沉,保衛人員昂首闊步,四下巡邏;管教人員蹑手蹑腳,悄悄蹲在窗根下,扯着耳朵聽聲。”
“聽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指通過聽覺感知或分析聲音。例如漢代馬融在《長笛賦》中描述“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即通過聲音聯想形象。此用法多用于文學或哲學領域,強調聲音與感知的關系。
古代醫者通過聽病人的聲息(如呼吸、咳嗽、呻吟等)判斷病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提到扁鵲“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即可診斷疾病,說明其重要性。
屬于傳統相術分支,通過聲音推測人的命運或性格。唐代《劇談錄》記載盲人龍複本“善聽聲揣骨”,能通過聲音和骨骼預測吉兇。
指暗中獲取信息的行為,如《查字典》例句中“聽聲”被用于描述偷聽或探聽場景。
例句參考: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記載和實際用法,涵蓋語言學、醫學、玄學等多領域。
聽聲是指通過耳朵感知聲音的意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筆畫的數量是7。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
在繁體字中,聽聲的寫法為「聽聲」。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的《說文解字》。當時的寫法是「聲」。這個字包含了「耳」和「生」兩個部分,表示通過耳朵來感知聲音。
以下是一些關于聽聲的例句:
1. 她聆聽着大海的聲音,感受着它的力量。 2. 孩子們饒有興緻地聽着故事唱片中的聲音。 3. 我們應該傾聽他人的心聲,共同解決問題。與聽聲相關的組詞包括:聽力、聽覺、聽講、聽診等。
聽聲的近義詞有:傾聽、聆聽、聽取等。
聽聲的反義詞有:不聞、不聽、忽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