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皇宮中的台階,因以赤色丹漆塗飾,故稱。《漢書·梅福傳》:“故願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塗,當戶牖之法坐,盡平生之愚慮。”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以丹淹泥塗殿上也。”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将軍霸》:“先帝禦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
(2).借指朝廷。 唐 岑參 《奉和杜相公初夏發京城作》:“按節辭黃閣,登壇戀赤墀。” 宋 陸遊 《次韻和楊伯子主簿見贈》:“不願峨冠赤墀下,且可短劍紅塵中。”
“赤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皇宮中的台階
指古代宮殿台階因塗飾赤色丹漆而得名。例如《漢書·梅福傳》記載“涉赤墀之塗”,顔師古注“以丹淹泥塗殿上也”。唐代杜甫《丹青引》中也提到“是日牽來赤墀下”,描繪了皇家禦馬的場景。
借指朝廷或帝王居所
通過“赤墀”代指朝廷,常見于古典詩文。如岑參詩句“登壇戀赤墀”,即表達對朝廷的眷戀。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權威的文獻例證。
赤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赤”和“墀”兩個字組成。赤墀是一個觸景生情的詞語,含義豐富多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将探讨這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赤墀的意思是指紅色的台階或紅色的牆。它通常用來形容皇家宮殿或古代貴族家庭的壁紙和地闆,帶有一種莊重和尊貴的意味。
赤的拆分部首是赤,由走之上的二字旁構成;墀的拆分部首是土,由四字旁土士士土構成。赤的筆畫數為7畫,墀的筆畫數為13畫。
赤墀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乾卦》中,原句為“赤龍無首,吉”,後來成為描述龍行的地方的詞語,逐漸演變為指代宮殿和庭院的紅色裝飾。現在,它常被用來形容宏偉的建築或莊嚴的場所。
《赤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赤墀」。
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和現代漢字略有不同。赤墀在古代的寫法為「赤墀」。
1. 望着赤墀上燃燒的紅燭,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宮殿的壯麗景象。
2. 這幢建築以赤墀為背景,凸顯了它的尊貴和莊重。
赤血、赤土、紅牆、墀台
紅牆、绛牆、朱牆
牆白、墀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