侔迹的意思、侔迹的詳細解釋
侔迹的解釋
謂與他人的行為、業迹相等。《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侔迹 韓 耿 ,齊聲雙德。”
詞語分解
- 侔的解釋 侔 ó 相等,齊:相侔。侔色揣稱(坣 )(寫文章摹繪物色恰到好處)。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迹的解釋 迹 ì 腳印:蹤迹。足迹。血迹。筆迹。 物體遺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遺留下的事物:古迹。實迹。 追尋蹤迹:“漢求将軍急,迹且至臣家”。 據實迹考知:“迹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侔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與他人的行為、功業或成就相等或相匹敵。其中“侔”意為“齊等、相等”,“迹”指行為或業迹。例如《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中“侔迹韓耿”一句,意為某人的功績與韓信、耿弇等曆史名将相當。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三國志》,用于曆史人物功績的類比,強調與他人的成就并駕齊驅。
- 現代應用: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描述在特定領域(如功業、德行)達到同等高度的情況。
三、相關擴展
- “侔”的其他含義:除“相等”外,“侔”還可表示“謀取”(如《管子·宙合》中“靜默以侔免”)。
- 近義詞:齊迹、比肩、匹敵。
四、例句參考
- 古籍用例:“姊妹封國夫人,富埒王宮,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侔矣”(唐·陳鴻《長恨傳》)。
- 現代造句:“他的科研成就侔迹國際頂尖學者。”
注:如需進一步了解“侔”的構字或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侔迹
《侔迹》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相等或相仿的行動軌迹。該詞的拆分部首是人和攸,其中人部表示人類,攸部表示追求。這兩個部首共同組成了“侔”這個字。
根據《說文解字》,侔字的筆畫數為6畫。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尚書·周書·世宗七年》文中,用來描述兩位官員的行動軌迹相仿或相等。
在繁體字中,侔字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的漢字寫法有很多的變化,尤其是在篆書時期。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侔字在篆書中的寫法是以“父”和“受”兩個部首構成,表示行動的相等。而在隸書時期,侔字的寫法發生了變化,成為了現今常見的形态。
以下是《侔迹》的例句:
1. 在這次比賽中,兩位運動員的成績侔迹相當,難分勝負。
2. 他們的努力和奮鬥的侔迹讓人肅然起敬。
組詞:侔情(行動相似的情感)、侔轍(行動軌迹相同)、侔衿(衣襟勻整)、侔望(眼神相仿)、侔志(志向相等)
近義詞:相似、相仿、相等
反義詞:懸殊、迥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