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拔的意思、挺拔的詳細解釋
挺拔的解釋
(1) [tall and straight;upright]∶直立而高聳
挺拔的蒼松
(2) [forceful;vigorous]∶強勁有力的
筆力挺拔
詳細解釋
(1).直立而高聳。亦形容高超出衆。 晉 木華 《海賦》:“又似地軸,挺拔而争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袁孫 已下,遂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莫與争雄,所以 景純 《仙篇》,挺拔而為俊矣。” 唐 杜甫 《奉贈太常張卿垍》詩:“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 明 方孝孺 《王溫子栗字說》:“爾毋厲外而懦中也,必也挺拔特立如雪霜之松栢,不撓不折以固其節乎!”
(2).剛健有力。《文物天地》1982年第1期:“《神策軍碑》嚴峻挺拔略遜于《玄秘塔碑》,而筆法精練遒勁卻勝《玄秘塔碑》一籌。”
詞語分解
- 挺的解釋 挺 ǐ 筆直,突出:筆挺。挺進。挺拔。挺立。挺秀。挺括(?)(衣服、衣料等平整)。挺勁(宯 )。 伸直,凸出:挺直。挺起腰。 支撐:挺節(堅持節操)。 很:挺好。挺香。 量詞,用于挺直物:一挺機關槍。
- 拔的解釋 拔 á 抽,拉出,連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長。 奪取軍事上的據點:連拔數城。 吸出:拔毒。拔火罐兒。 選取,提升:提拔。拔擢。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樹、建築物等高聳在地面上)。
專業解析
"挺拔"是一個形容詞,在漢語中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形态、姿态,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相輔相成的層面:
-
直立而高聳:
- 這是"挺拔"最基礎、最具體的含義。它形容物體(尤其是細長或高大的物體)筆直地豎立,向上伸展,顯得高大、突出。
- 示例對象: 山峰、樹木(如松樹、白楊)、建築物(如高樓、塔)、旗杆等。
- 詞典釋義佐證: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挺拔"的首要義項即為"直立而高聳"。例如:"~的白楊"、"群山~"。
-
強勁有力:
- 這是"挺拔"的引申義和更抽象的層面。它超越了單純的空間高度,形容事物或人表現出一種剛勁、有力、不屈不撓的姿态或氣質。
- 示例對象:
- 事物: 書法筆畫的剛勁有力(如"筆力~")。
- 人: 身材高大、姿态端正、顯得有精神、有力量(如"身材~"、"~的軍姿")。更抽象地,可以形容人的品格剛正、堅強不屈(如"~的人格")。
- 詞典釋義佐證: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指出"挺拔"的第二個義項是"堅強有力"。例如:"筆力~"。
總結來說,"挺拔"一詞融合了形态上的"高聳直立"和氣質上的"剛勁有力",常用來贊美事物或人展現出的高大、正直、堅強、有力量的積極形象。
引用參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24508) -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化的權威工具書,對"挺拔"的釋義具有廣泛認可的專業性和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挺拔”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tǐng bá,主要用于描述物體或人的姿态、力量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直立而高聳
形容物體筆直高聳、不彎曲的狀态,常用于自然景觀或建築。
例句:
-
剛健有力
強調力度和堅韌感,多用于書法、筆觸或人物氣質。
例句:
二、詞義延伸
- 形容人物或精神:
可比喻人品格高潔、意志堅定,如“父親如山,挺拔大地的芬芳”。
- 文學化表達:
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地軸、山峰等高聳物(如《海賦》“挺拔而争回”)。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挺立、聳立、剛勁、遒勁
- 反義詞:彎曲、松軟、單薄、虛弱
四、權威性補充
- 詞性:褒義詞,含贊美或肯定意味。
- 適用場景:自然景物(樹木、山峰)、書法筆力、人物氣質等。
如需更全面例句或古文出處,可參考《宋史》《海賦》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域擺腳半米逋播齒少心銳沖橹川渟嶽峙竄官大膽逮治誕辰大磬地方自治兜艄敦仁杜若二妃梵席附服國破家亡厚笃笃懷刑畫輪黃鹄樓火工道人撿場交頭互耳嘉峪關疾擊近裡開山祖款緻老哥兩疏龍夔馬枚蒙愚納悶前腔诮讪清遰瓊山禾求志達道畦畹氣息绮語卻月眉桑土之謀閃避石河子市詩靈熟爛死地素飧讨試田油子同工同酬托靠僞體閑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