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诮讪的意思、诮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诮讪的解釋

譏刺和诽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時妻黨多任京秩,恐見誚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诮讪(拼音:qiào shàn)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複合詞,由“诮”與“讪”兩個語素構成,均含貶責、譏諷之意。其核心含義為用尖刻的言語譏笑、責備他人,強調言語的尖銳性和貶抑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诮(qiào)

    指嚴厲責備或嘲諷。《說文解字》釋為“責也”,《玉篇》注“譏也”。例:

    “夫子诮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禮記·表記》)

    現代引申為挖苦、奚落。

  2. 讪(shàn)

    本義為毀謗、譏笑。《說文解字》稱“謗也”,《廣韻》注“诽也”。例:

    “居下而讪上者,刑戮之民也。”(《荀子·大略》)

    側重以言語貶損他人尊嚴。

  3. 複合義“诮讪”

    二字同義複用,強化諷刺貶責的語義,常見于古典文獻。如:

    “或诮讪其迂闊,或譏議其偏執。”(清·章學誠《文史通義》)

    指以刻薄言辭譏笑他人言行不合時宜。


二、語用特征


三、同源詞對比

詞語 語義側重 語體色彩
诮讪 尖刻譏諷兼責備 文言書面
譏诮 側重諷刺挖苦 書面/口語
嘲讪 偏重輕蔑嘲笑 中性偏貶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诮讪”為“譏刺嘲笑”,引《醒世恒言》例證(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卷7,頁543)。

    來源鍊接(上海辭書出版社官網): http://www.cishu.com.cn/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注“诮”為“責備;譏嘲”,“讪”為“毀謗;譏笑”,複合詞義為譏諷(2005年,頁1216)。

    來源鍊接(商務印書館工具書闆塊): https://www.cp.com.cn/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研社)

    标注“诮讪”屬文言詞,釋義“譏笑嘲諷”(2010年,頁1089)。


“诮讪”是承載強烈貶責意味的文言複合詞,需結合古典語境理解其尖銳的批判性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诮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ào shàn,屬于較為少見的文言用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胡四娘》,原文為:

“時妻黨多任京秩,恐見诮讪。”
意為:當時妻子的家族中有許多人在京城任職,擔心自己因身份低微而遭到譏諷和诽謗。


綜合解析

  1. 語境特點:多用于描述因地位、能力等差異引發的言語攻擊,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或正式文書中。
  2. 現代用法:當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學術或文學創作中仍可能作為書面語出現。

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聊齋志異》相關篇章或權威文言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鋒悲懽閉閣思過碧流秉哲才待禅慧吃準穿文鑿句刍荛寸長錯節盤根當月對焦遏止芳香烴豐度翩翩憤忾浮收付囑杠鋪哥哥鬼域狠揍幻方彙豐銀行藿食鹄觜靴嘂謼饑色鈞台口壅若川寬褐款議六佾龍足蠻僿沒心腸面約蓦然摹習拿頂衲頭輕黃窮口熱化學方程式稔究省闼説古疏韻死标白纏圖墓望山走倒馬腲脮違條微霄無成兀爾吓噤寫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