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破家亡的意思、國破家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破家亡的解釋

國家滅亡,家人離散。 唐 裴铏 《傳奇·崔炜》:“夫人曰:‘某國破家亡,遭 越王 所虜,為嬪禦。’” 宋 文天祥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之二:“國破家亡雙淚暗,天荒地老一身輕。” 廖仲恺 《金縷曲》:“國破家亡餘墨淚,灑淋漓,欲奪天公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破家亡”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描述國家遭受重大災難或戰敗後,家庭隨之破裂、親人離散的悲慘情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及出處

  1. 核心意義
    指國家覆滅、家庭毀滅,常與戰争或災難相關聯,強調國家命運與個人家庭命運的緊密聯繫。例如唐代裴铏《傳奇·崔炜》中“某國破家亡,遭越王所虜”即用此意。

  2. 成語出處
    最早見于晉代劉琨的《答盧谌書》:“國破家亡,親友凋殘。”


二、用法與例句

  1. 語法功能
    通常作謂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含貶義色彩。
    例句:

    • 宋·文天祥:“國破家亡雙淚暗,天荒地老一身輕。”
    • 明·趙弼:“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
  2. 英文翻譯
    One's country falls, one's home is destroyed.(出自《漢典》釋義)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場景

  1. 曆史與文學
    多用于描述戰争、朝代更疊等曆史事件對百姓的影響,如南宋滅亡時的文人作品。
  2. 現代引申
    也可比喻重大災難(如自然災害)導緻的社會性創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浣溪記》《續宋丞相文文山傳》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破家亡的意思

《國破家亡》是一個成語,用來指代國家土崩瓦解、家庭被毀滅的悲慘情景。它形容整個國家或家庭因戰争、動亂、災難等原因而陷入徹底毀滅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國破家亡》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國”、“破”和“亡”。其中,“國”的部首是“囗”,筆畫為四畫;“破”的部首是“石”,筆畫為石七畫;“亡”的部首是“亠”,筆畫為二畫。

來源和繁體

《國破家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後來,它被廣泛使用于各種文學作品、曆史記載以及日常口語中。在繁體字中,“國”、“破”、“亡”字的形狀與簡體字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國”為例,古時的寫法常常是“囯”。而“破”的古代寫法則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丿”,下面是“石”。至于“亡”,則和現代寫法一樣。

示例句

1. 中國曆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國破家亡的************,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痛苦。

2. 這部小說以國破家亡的背景為背景,描寫了人們在争權奪利中互相殘殺的情景。

組詞

1. 國仇家恨

2. 家破人亡

3. 破家蕩産

4. 國殇民亡

近義詞

1. 家破人亡

2. 家破身亡

3. 杯弓蛇影

4. 大難臨頭

反義詞

1. 家興國盛

2. 家國安康

3. 家庭美滿

4. 國泰民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