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氣息的意思、氣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氣息的解釋

(1) [breath]∶呼吸時進出的氣

氣息惙然。——《聊齋志異·促織》

氣息僅存

(2) [美flavor;英flavour]

(3) 香氣

一陣芬芳的氣息從花叢中吹過來

(4) 特征或顯著的優點

充滿中國農村生活的氣息

(5) [information]∶訊息

聽此氣息

(6) [odor;smell]∶氣味

鼻能審氣息

(7) [style]∶詩文的風格

氣息淵雅

詳細解釋

(1).呼吸;呼吸出入之氣。《莊子·人間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并生心厲。” 三國 魏 曹植 《上書請免發取諸國士息》:“今部曲皆年耆,卧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 唐 元稹 《有鳥》詩之十六:“氣息榻然雙翅垂,猶入籠中就顔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蘿公主》:“母衰邁受驚,僅存氣息,二三日不復飲食。” 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這是說話時透換氣息的正常方式。”

(2).指說話聲氣。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不尋思當街上正是哥哥睡,直背的到家來不得口好氣息,倒喫頓潑拳搥。”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養氣定辭,審音辨物,揣摩一時亡命小家婦女口吻氣息。聞者驩咍嗢噱。”

(3).指訊息。《梁書·武帝紀上》:“ 漢口 路通 荊 、 雍 ,控引 秦 、 梁 ,糧運資儲,聽此氣息,所以兵壓 漢口 ,連絡數州。” 鄒魯 《中國同盟會》:“此皆吾黨氣息隔絶,萬能自為聯合,緻良惡無從而辨,薰蕕同於一器。”

(4).氣味。 唐 元稹 《人道短》詩:“天能種百草,蕕得十年有氣息。”《紅樓夢》第四七回:“這麼氣息,倒熏壞了我!”《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個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聲,鼻能審氣息,舌能别滋味。” 聞捷 《海燕》:“我住的房子……散發着濃重的黴爛氣息。”

(5).喻指習氣。《花月痕》第一回:“這 明經略 ,名 祿 ……年方四十五歲,弓馬嫻熟,韜略精通,而且下士禮賢,毫無驕奢氣息。”

(6).指詩文的風格。 清 阮元 《與友人論古文書》:“是故兩 漢 文章,著於 班 範 ,體制和正,氣息淵雅,不為激音,不為客氣。”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自是而後,凡為文者,語必因人,句不自造,其構思不遠,而氣息益臻薄弱,不復上拟古人矣。”

(7).氣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氣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綜合權威來源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呼吸時的氣體
    指人體呼吸時進出的氣體,常用于描述生命狀态。例如:“氣息奄奄”(呼吸微弱)。

  2. 氣味
    表示嗅覺可感知的特定味道,如自然氣味或人工香氣。例:“甜醉的氣息”“芬芳的氣息”。

  3. 風格或氛圍
    比喻事物中蘊含的獨特情調、情感特征。例如:“鄉土氣息”“生活氣息”。

  4. 訊息或動态
    古漢語中可指代傳遞的資訊或形勢變化,如“聽此氣息”(獲取消息)。


二、詳細釋義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示例

  1. 描述自然:“春風帶着濕潤的氣息,吹過田野。”
  2. 刻畫人物:“他渾身散發着沉穩的氣息。”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辭海》或《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氣息

「氣息」是一個表示生命活動的氣息或氣味的詞語。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動物或物體散發出的特定氣味,也可以指代人或物的生命力和活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氣息」這個詞的部首是「氣」,由四個筆畫組成。

來源

「氣息」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中的「氣」指的是生命力,「息」指的是呼吸。彙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生命活動的氣息或氣味的意思。

繁體

「氣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氣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氣息」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氣斤」,表示生命力逐漸消耗。另外一種寫法是「氣活」,表示生命力旺盛。

例句

1. 她的氣息溫暖而甜美,讓人感到舒適。
2. 這個花園散發着芬芳的氣息,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氣味、氣流、呼吸、生命力。
近義詞:氣味、氣質。
反義詞:無氣息、死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