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志達道的意思、求志達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志達道的解釋

謂隱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義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是儒家一種理想的人生觀。語本《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明 李贽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後論》:“自儒者出,而求志達道之學興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求志達道”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深度的複合式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語義、出處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該成語由“求志”與“達道”兩組動賓結構組成。《說文解字》載:“求”本義為“皮衣”,引申為探求;“志”從心之聲,指心之所向;“達”通“徹”,表通達實現;“道”在甲骨文中象人行于路,後發展為規律、真理的代稱。《漢語大詞典》指出,此類結構的形成體現了先秦時期“内聖外王”的思想範式。

二、語義闡釋

  1. 個體追求層面:指通過修養心志實現人生理想。《論語·季氏》有“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的記載,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注解為“守其志以達乎道”,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實踐的統一性。
  2. 哲學範疇層面:蘊含儒家“修齊治平”的思想脈絡。清代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特别指出:“求志者盡己之性,達道者通物之理”,揭示了個體價值與社會責任的雙重維度。

三、典源考辨 該表述最早可追溯至《論語》不同篇章的融合表述。北宋邢昺在《論語注疏》中将《述而》《憲問》等篇目中的相關論述歸納為“士必求志達道”的完整命題,後被明清學者提煉為固定成語,收錄于《佩文韻府》等類書。

網絡擴展解釋

“求志達道”是一個源自儒家思想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基本含義

該成語出自《論語·季氏》中的“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隱居保全自己的志向,踐行道義以實現人生理想。這體現了儒家倡導的一種理想人生觀,即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通過不同方式堅持操守、實踐主張()。


二、結構分析


三、用法與示例


四、現代理解

部分現代釋義擴展了其内涵,認為“求志達道”泛指追求理想并達到道德境界(),但傳統解釋更側重儒家“隱”與“行”的辯證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語·季氏》及《南齊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百辣雲榜掠避廗臂腕不欺屋漏采筆長念卻慮闡弘抽打璀錯登遐董作飛足風癩鳳腦香風素服職鲠噎恭儉貢助河梁攜手砉劃環杖緘縢解經敬謹警容金鋄紀系狂悍誇淫靈階檩子率陀天院賣俏蠻土媒姥靡從橋基權勢軟科學軟資源塞包袱審谕十二道金牌詩名是在水室鼠莽草太平門貪餮貼米網漁具萬人敵偉觀五朵雲五禮下陳羲愛盻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