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仁的意思、敦仁的詳細解釋
敦仁的解釋
仁厚。語本《易·繫辭上》:“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韓康伯 注:“安土敦仁者,萬物之情也。物順其情,則仁功贍矣。”《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諸葛 敦仁,則天活物。”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仁的解釋 仁 é 一種道德範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别人着想)。仁愛。仁政。仁人志士(仁愛有節操的人)。仁義禮智(儒家的 * 思想)。仁至義盡。一視同
網絡擴展解釋
“敦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敦仁(拼音:dūn rén)指仁厚、笃厚仁孝,強調以寬厚、誠懇的态度踐行仁德。該詞源自《周易·系辭上》的“安土敦乎仁,故能愛”,韓康伯注解為:“安土敦仁者,萬物之情也。物順其情,則仁功贍矣。”
二、字詞分解
- 敦:意為誠懇、厚道,如“敦厚”“敦實”。
- 仁: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指仁愛、德行,如《論語》中的“仁者愛人”。兩字組合後,強調以敦厚之心踐行仁德。
三、經典出處與用例
- 《周易》:首次提出“敦仁”概念,認為順應萬物本性即能實現仁德。
- 《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記載“諸葛敦仁,則天活物”,贊揚諸葛瑾的仁厚品格。
- 曆史應用:如明代崇祯帝谥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體現對君主德行的褒揚。
四、現代含義
- 人名寓意:現代常作為名字,寄托“德高望重、仁愛寬厚”的期許。
- 文化内涵:延續儒家對道德修養的重視,強調内外兼修的仁德品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周易》《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仁
敦仁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彙,其意思是“尊敬仁愛”。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敦”和“仁”。敦的部首是“攴”,總共有12個筆畫。仁的部首是“人”,總共有4個筆畫。
敦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敦仁強調人們對待他人時應該表現出尊敬和仁愛。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敦仁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别。部首和筆畫都是一樣的。隻是整體書寫形态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敦的寫法和現在的寫法略有不同。古代寫法更為簡單,由兩個“口”組成,表示人們互相口頭交流時應該尊敬對方。而仁的古代寫法由兩個“人”組成,表示以人為本,互相關愛。
以下是一些關于敦仁的例句:
1. 我們應該敦敬長輩,體現敦仁的美德。
2. 敦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3. 他的行為充滿了敦仁的精神,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愛。
敦仁的組詞包括敦厚、敦實、敦促等。這些詞彙都帶有一種尊重和親切的意義。
敦仁的近義詞有尊重、親和、仁愛等。這些詞彙都強調對他人的尊敬和關愛。
敦仁的反義詞是冷漠、無情、苛刻等。這些詞彙與敦仁的概念相反,表示不關心他人或對他人嚴厲的态度。
總結起來,敦仁是一個表達尊敬和仁愛的詞彙,源自古代儒家思想,代表着人們對待他人的态度和行為準則。它的繁體字寫法與簡體字類似,而古代寫法則更加簡單。敦仁的例句展示了這個詞的具體應用場景。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