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fatal position] 無法生存的危險境地;絕境
置之死地而後生
(1).死亡之地。《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然則欲與生不并立,名與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順欲為得生,雖有後(厚)生之情,而不識生生之理。故動之死地也。” 唐 杜甫 《新婚别》詩:“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為尋死地到此,不期誤入仙境。”
(2).絕境。《孫子·九變》:“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宋史·陳俊卿傳》:“今削都督重權,置 揚州 死地,如有奏請,臺諫沮之,人情解體,尚何後効之圖?”
根據多個來源的釋義,“死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絕境險地
指無法生存的危險境地,如《孫子·九變》中“死地則戰”的軍事策略,或成語“置之死地而後生”。
死亡之地
原指導緻死亡的場所,《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若無罪而就死地”,即動物被宰殺之地。
二、延伸含義
風水術語
在傳統堪輿學中,指不適宜居住或建造房屋的兇險方位,如“這是一塊死地,不適合蓋房子”。
文學象征
魯迅雜文《死地》以此比喻壓迫性社會環境,近現代文學中常借指失去生機的極端困境。
三、軍事應用
古代兵法則強調“死地”作為戰術場景,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通過“置之死地”激發士兵戰鬥力。
注: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或實際使用場景進一步分析。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漢典或《孫子兵法》相關解析。
《死地》是指無法生存的地方,或者是非常危險的地方。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極度惡劣的生存環境,或者是面臨生命危險的地方。
《死地》的拆分部首是歹(dǎi),表示與死亡、不幸相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6畫。
《死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文化中,人們對于生存與死亡有着極為重視的觀念。《死地》這個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并流傳下來的。
《死地》的繁體字是「死地」,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将《死地》寫成「死士兀」(兀為古代對士字的一種寫法)。
1. 落在這片荒涼的沙漠中,就是掉進了一個死地。
2. 這個城市的非法交易區域是充滿暴力和犯罪的死地。
1. 死亡:指生命的終結,與「死地」有相似的意思。
2. 死角:指某個區域或場所中難以被觀察或防備到的位置。
1. 絕境:指困境、危急的環境或處境。
2. 險地:指危險的地方。
安全地:指沒有危險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