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于鐵券的誓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 臧洪 歃辭,氣截雲蜺; 劉琨 鐵誓,精貫霏霜。”參見“ 鐵券文 ”。
“鐵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鐵誓”最初指古代刻在鐵制符券(鐵券)上的盟誓文字,用于君臣或同盟間的鄭重承諾。這種誓詞因載體的堅固性(鐵)而象征不可違背的效力。例如:
作為成語,“鐵誓”強調誓言的堅定性,其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心雕龍》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鐵誓是一個成語,意為堅定不移的誓言或承諾。鐵表示堅固、牢不可破,誓表示誓言、承諾,所以鐵誓形容誓言非常堅定、堅決不移。
鐵誓的拆分部首為金字旁和言字旁,其中金字旁為部首,言字旁為偏旁。鐵誓的筆畫總數為11畫。
鐵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淮陰侯劉邦為了奪取帝位,與項羽發誓要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後來劉邦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最終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來的成語,形容人們對重要事情持有堅定的信念和承諾。
鐵誓的繁體字為「鐵誓」。
古時候,鐵誓的漢字寫法無明顯變化。
1. 他對保衛家園的鐵誓從未改變。
2. 我們是兄弟,我們之間有着鐵誓般的友誼。
1. 鐵證(tiě zhèng):指确鑿無疑的證據。
2. 鐵壁(tiě bì):形容堅固無比的防禦體系。
3. 鐵杆(tiě gǎn):形容對某事或某人堅定不移、忠誠的支持。
近義詞:鐵骨、鐵肩、鐵肚、鐵心。
反義詞:口頭承諾、背信棄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