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雞誤報曉。比喻工作失職。 宋 陸遊 《晚秋農家》詩:“豢犬使警夜,畜雞用司旦。徹警盜所窺,失旦固吾患。” 清 顧炎武 《拟唐人五言八韻·祖豫州聞雞》:“失旦何年補,先鳴意獨難。”
“失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失旦(shī dàn)原指雞誤報曉或未按時報曉,後引申為比喻工作失職、未能盡責。例如陸遊的詩句“豢犬使警夜,畜雞用司旦。徹警盜所窺,失旦固吾患”中,用“失旦”暗喻職責疏忽。
在古代詩詞中,“失旦”常被用于描寫情景或表達心境:
“失旦”以雞未報曉的具象場景,抽象化為對失職行為的隱喻,常見于古典文學中,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保留在詩詞賞析或文言語境中。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陸遊詩作或《漢典》等古籍釋義。
失旦(shī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亠(tóu)
筆畫數:五畫
失旦是由“丨”(豎)和“夫”字組成的,其中“丨”表示失去,丢失,而“夫”字表示成人。合在一起意為成人丢失,指成年人失去或丢失某種東西。
失旦的繁體字為「失旦」。
在古代,失旦的寫法略有不同。通常使用的寫法是:
失:辶(chuò)+ 去(qù)
旦:日(rì)+ 日(rì)
1. 他很憂慮,怕失旦自己的身份證明。
2. 她在旅途中失旦了錢包,非常着急。
失而複得、失信、失眠、失控、失落、失業。
丢失、遺失、失去、遺棄、消失。
獲得、保留、擁有、找回、找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