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貌姿态。《楚辭·招魂》:“容态好比,順彌代些。” 王逸 注:“言美女衆多,其貌齊同,姿态好美,自相親比。” 南朝 宋 鮑照 《紹古辭》之五:“ 三越 豐少姿,容态傾動君。” 宋 蘇轼 《減字木蘭花·慶姬》詞:“天真雅麗,容态溫柔心性慧。”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到府,住花園中,極珠簾玉屏之麗。出拜兩姝,容态絶世。”
“容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發音:róng tài
釋義:指容貌姿态或儀态風度,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貌與舉止。例如《楚辭·招魂》中“容态好比,順彌代些”,即形容女子容貌姣好、姿态優雅。
詞義溯源
該詞由“容”(容貌)和“态”(姿态)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先秦文學作品。南朝鮑照《紹古辭》中“容态傾動君”,宋代蘇轼《減字木蘭花》中“容态溫柔心性慧”,均以“容态”形容内外兼具的美感。
文學内涵
不僅指外在容貌,還隱含氣質與性情。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提到“極珠簾玉屏之麗”,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容态的華貴。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例如:
“她容态端莊,舉止間盡顯古典韻味。”
《容态》是一個描述人的外貌和氣質的詞語,意為容貌和神态。
《容态》的拆分部首是“心”和“立”,其中“心”表示與情感、内心相關,“立”表示站立、直立之意。它由16個筆畫組成。
《容态》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
《容态》的繁體字為「容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容态》的古代寫法如下:
【容】:像一個小孩子并列着兩隻手。意味着容納、容忍。
【态】:由“舌”和“目”組成。上面的部分是舌頭,下面的部分是眼睛。表示人的外貌和表情。
她的容态端莊大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容顔、神态、容忍。
容貌、表情。
丑陋、呆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