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鑄成的長棍,一端有刃。礦山打孔工具之一。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十一章:“用鐵釺子想法把石頭鑿成塊,才能放進溜子裡溜下來。”《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 老柴 的牙齒閉得尤其緊,似乎用鐵釺也撬不開。”
關于“鐵釺”的解釋可能存在字形混淆,結合搜索結果分析如下:
一、可能的正确詞形辨析 根據字形和常見用法,“釺”可能為“釺”的異體字或誤寫。鐵釺指鐵制的長條形工具,而“鐵矴”(見)則指船錨用的鐵塊,兩者用途不同。
二、鐵釺的常規解釋
三、相關延伸對比
若需進一步确認具體字形或專業領域用法,建議提供上下文或參考工具書。
鐵釺(tiě qiā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鐵制的釘子或者鉚釘。這個詞通常用于形容堅固、牢固不移的東西。
鐵釺的部首是金(jīn),共計13個筆畫。
鐵釺一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屬于古代漢字文字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鐵釺的寫法為「鐵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鐵釺的部分會寫作「釒」,即金字旁加上絲帶,代表着與金屬相關的含義。
他用鐵釺将木闆釘牢,确保了房子的結構穩定。
鐵錘、鐵錨、鐵鍊、鐵鉗、鐵栅、鐵棒等。
鐵釘、鐵釺、鐵螺絲等。
木釘、木栓、繩結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