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殄的意思、饕殄的詳細解釋
饕殄的解釋
貪婪地吞食。 清 杜岕 《警鼠》詩:“饕殄輕餘蔬,奮臂碎紙幕。”
詞語分解
- 饕的解釋 饕 ā 〔饕餮〕a.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b.喻兇惡貪婪的人;c.喻貪吃的人。 貪財,貪食:老饕。 筆畫數:; 部首:飠; 筆順編號:
- 殄的解釋 殄 ǎ 盡,絕:殄滅。殄殲。暴殄天物(任意糟蹋東西)。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饕殄”屬于較為生僻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單字訓诂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 饕(tāo):《說文解字》釋為“貪也”,《玉篇》注“貪財曰饕”,本義指貪食或貪財,後引申為極度的貪欲。該字常見于“饕餮”一詞,代指神話中貪食的惡獸。
- 殄(tiǎn):《爾雅》訓“盡也”,《尚書》有“殄殲乃仇”用例,表示滅絕、消滅,含徹底毀壞之義。
二、複合詞義
“饕殄”為同義複詞結構,強調貪暴毀滅的雙重含義。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及:“凡物殄則饕之極矣”,指貪欲達到毀滅性程度的狀态。該詞多用于古籍描述暴政或災異,如《宋史·五行志》載“饕殄之禍,民不聊生”,喻指統治者貪婪導緻民生凋敝。
三、現代使用範疇
現代漢語中,“饕殄”已屬罕用詞,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漢語修辭分析。《漢語大詞典》将其歸入“曆史詞彙”條目,建議在當代文本中優先使用“饕餮”“暴殄”等通用詞替代。
參考文獻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中華書局《宋史》校勘本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饕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tāo tiǎn,其核心含義為“貪婪地吞食”,常用來形容人貪食無度或揮霍浪費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性:形容詞
- 字面構成:
- “饕”本指貪食,如“饕餮”(tāo tiè),傳說中貪吃的怪獸;
- “殄”意為滅絕、糟蹋,組合後引申為“過度吞食”。
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清代杜岕《警鼠》詩:“饕殄輕餘蔬,奮臂碎紙幕。”,描述老鼠貪婪啃食的情景。
- 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如諷刺揮霍浪費、暴飲暴食的行為。
相關辨析
- 與“饕餮”區别:
- 饕餮(tāo tiè):神話中的貪食惡獸,後比喻貪婪之人,含義更廣;
- 饕殄(tāo tiǎn):側重具體行為,強調吞食或消耗的過程。
例句參考
- “宴席上他饕殄無度,全然不顧他人。”
- “資源若被饕殄殆盡,後代将無以為繼。”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權威詞典及現代用法,注意避免與“饕餮”混淆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阿本郎崩毀标録賓人蠶官成任宸景愁懼電量發裝非想天奉詢分疏分吟負馱共禦骨灰盒歸哭龜字咕哝衡漢幻泡狐唱枭和火盆護助借聽極叫烈火幹柴林珍離數鸾鷟爐箅子呂真人勉勉闵免弭禳内叙柅車牛轉草驽馬鉛刀骈死平三套甓珠撲罰牽及竅包欽賜窮鼠齧狸騎卒曲呂三蒼山畬沙犀誓牧刷刷蘇隄宿計通徹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