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藩屬的意思、藩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藩屬的解釋

舊指屬國或屬地。 鄭觀應 《盛世危言·通使》:“邦交益固,聲威既壯,藩屬不敢有外向之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藩屬"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代通過冊封形式确立的附屬關系。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該詞特指"曆史上接受宗主國冊封并承擔朝貢義務的屬國或屬地,在保持内部自治權的同時,外交和軍事需服從宗主國調度" 。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漢語大詞典》将"藩"釋為"屏障、護衛","屬"指"隸屬、歸屬",二字組合形成"以藩屏形式歸屬中央政權"的涵義,常見于漢唐至明清的朝貢體系 。在具體曆史實踐中,如《辭海》(第七版)所述,明清時期朝鮮、安南(今越南)、琉球等政權通過定期朝貢、接受冊封、使用中國年號等方式維系藩屬關系,這種關系既包含禮儀性朝拜,也涉及實際軍事保護義務 。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東亞封貢體系研究》指出,藩屬制度具有雙重特性:一方面通過"華夷秩序"構建文化認同,另一方面通過"羁縻政策"實現邊疆治理。典型例證如明代設立的奴兒幹都司,既授予當地首領官職,又保留其部落自治權 。這種制度架構在19世紀後期隨着近代國際關系體系的确立而逐步解體。

網絡擴展解釋

“藩屬”是古代中國封建王朝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概念,指中央政權下附屬的屬地或屬國。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藩屬指封建王朝通過朝貢體系或宗藩關系控制的地區或國家。這些地區在政治上依附于中央政權,需履行朝貢、稱臣等義務,同時接受中央的軍事保護和文化影響。

2.詞源與結構

3.曆史背景

中國古代藩屬體系以朝貢制度為核心,典型例子包括:

4.藩屬的義務與權利

5.與現代國際關系的區别

藩屬關系不同于現代主權國家間的平等外交,而是一種等級化的“宗藩體系”,強調“華夷秩序”和文化認同。

若需了解具體藩屬國的曆史變遷或朝貢制度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上述來源中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鳻盾綁劫标品别義柄政苌楚稱為春祭大鵹凋槭地平線動筆蜂須橄榄香姑寬黑劫奬訓交葛假死警迹搢珽堪察加半島看門狗唠扯梁皇忏連葉靈橐沒有說的免夫錢廟祝目挑心招木星上行怒芒坡谷撲揞趫敏輕而易舉漆器棄失曲謹麴生散殊三文魚掃眉才子傻氣慎散誓懲市井雙月選眴目肆勤送窮鬼酥潤天演王範王殺暐烨烏台客閑貳庠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