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棗的意思、脯棗的詳細解釋
脯棗的解釋
幹肉和棗類果品。《史記·孝武本紀》:“今陛下可為觀,如 緱氏城 ,置脯棗,神人宜可緻。”
詞語分解
- 脯的解釋 脯 ǔ 肉幹:鹿脯。兔脯。 水果蜜漬後晾幹的成品:果脯。杏脯。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棗的解釋 棗 (棗) ǎ 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有刺,葉卵形,開小黃花,核果稱“棗子”或“棗兒”,橢圓形,熟時紅色,可食:棗紅。棗泥。囫囵吞棗(喻讀書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籠統接受)。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脯棗”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詞義
“脯棗”指幹肉和棗類果品的組合,常用于古代祭祀或儀式場合。例如《史記·孝武本紀》提到“置脯棗,神人宜可緻”,說明古人通過擺放脯棗來祈求神明降臨。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描述漢武帝時期祭祀活動中的供品設置。其中“脯”指肉幹或果脯(如桃脯、杏脯),“棗”則是棗樹的果實,兩者均為古代常見的祭品或待客食物。
三、構成解析
- 脯(fǔ):
- 本義為肉幹(如兔脯),後擴展指蜜餞果幹(如果脯)。
- 也指胸前的部位,如“胸脯”。
- 棗(zǎo):
- 落葉喬木的果實,味甜可食用,亦可入藥。
- 古代象征吉祥,常與祭祀、禮儀相關。
四、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脯棗”一詞已較少使用,但“脯”和“棗”作為獨立詞彙仍常見。例如“果脯”指糖漬水果,“棗”則廣泛用于食品或養生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脯”與“棗”的植物學特征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植物學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脯棗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經過烘幹處理的櫻桃或者杏子等水果。脯棗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和“棗”兩個部首,其中“⺮”部表示農業相關,而“棗”部表示水果種類。它的筆畫數量為12畫。
脯棗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一書中。它是由“脯”和“棗”兩個字合并而成的,而脯在古代指的是将水果通過烘幹處理後保存的食物。因此,脯棗就指的是經過烘幹處理的棗子。
在繁體字中,脯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脯棗的寫法與現在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在古代的文獻和碑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的寫法。
以下是關于脯棗的一些例句:
1. 我最喜歡吃脯棗了,口感酥脆又甜美。
2. 她用脯棗制作了一道美味的甜點。
3. 這些脯棗是我們家自己種的,新鮮又健康。
脯棗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組,例如:
1. 脯棗蛋糕 - 使用脯棗制作的甜點。
2. 脯棗茶 - 使用脯棗泡制的茶飲料。
脯棗的近義詞可以是:幹果、幹棗。
脯棗的反義詞可以是:新鮮棗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