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标統的意思、标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标統的解釋

清 末統轄一标軍隊的長官。《清文獻通考·兵一》:“各鎮标統轄各協及各營。” 子虛子 《湘事記》五:“ 湘 之反正,全在兵與下級軍官之力。其上級官如四十九标标統 黃鸞鳴 ……二營管帶 陳強 等,均以秋操在北。”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七篇:“ 陶澤锟 殺了 趙爾豐 後, 尹大都督 立地升他為标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标統”是清末新軍編制中的軍事官職,指“統帶一标”的指揮官。該詞由“标”和“統”組合而成,“标”為清末新軍建制單位(約1000-1500人),相當于現代團級規模;“統”即統領、統率之意。根據《清史稿·兵志》記載,光緒三十年(1904年)頒布《陸軍營制饷章》後,新軍每标設“标統”一人,官階為“正參領”,負責全标軍事訓練及作戰指揮。

在職能層面,标統直接管轄三個營級單位,掌握人事任免權與軍事調度權,需接受“協統”(相當于旅長)領導。這一職務設置體現了晚清軍事現代化改革中“師法德國”的特點,參照了當時歐洲陸軍的三級指揮體系。曆史學家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指出,标統作為新軍核心指揮官,對後來辛亥革命的軍事行動産生了直接影響。

現代軍事研究中,标統常被類比為當代軍隊的“團長”職務。但需注意其特殊性:清末新軍标統多由武備學堂畢業生擔任,需兼具西方軍事理論素養和傳統治軍能力,這一複合型軍官培養模式在中國軍事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标統”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曆史軍事職位(主流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清末新軍中的團級指揮官,全稱“标統帶”,隸屬于協(旅級單位),管轄約1500人。

  2. 軍制結構
    按清末改革後的編制:

    • 每鎮(師)轄2協(旅)
    • 每協轄2标(團)
    • 标的長官即标統,相當于現代團長。
  3. 文獻例證

    • 《清文獻通考》提到“各鎮标統轄各協及各營”。
    • 郭沫若《反正前後》記載陶澤锟因功升任标統。
    • 子虛子《湘事記》提及四十九标标統黃鸾鳴。

二、現代引申含義(較少使用)

個别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标準統一”的成語,形容規範一緻。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權威性較低,建議優先參考曆史釋義。

附:詞源與演變

“标”取自“标準營”縮略,“統”即統領,體現清末軍事近代化中對西方軍制的借鑒。該職位隨清朝滅亡而取消,民國初年改為“團長”稱謂。

别人正在浏覽...

北曹别鶴離鸾成雙持牢池魚幕燕春祭辭青從欲得空鼎路鬥搶度假奪席趕嘴工資分規車滾調果熟蒂落還味竹寰縣穢黩混厚驕兒嵇劉景澄記住爵羅聚生略玃兩靈烈婦陵室龍紗隆汙貌似強大美贍門戶之争甯乂歐擊旁救蓬戶柴門遣令氣悶清醮全轉取境軀顔容貸生谷時順勢業試劄稅調疏浚四倒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同心苣途徑王澤小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