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甕的意思、破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甕的解釋

《宋史·司馬光傳》:“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 光 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後用為年幼而機智的典實。 明 于謙 《過夏縣挽司馬文正公》詩:“破甕機鋒豈偶然,活人手段自髫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破甕”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典故來源(主流釋義) 源自《宋史·司馬光傳》記載的著名典故:幼年司馬光與同伴玩耍時,見同伴跌入水甕,他果斷用石頭砸破甕身,水流盡後同伴獲救。該故事被後世用作稱贊年幼者臨危機智的典型事例,明代于謙詩句“破甕機鋒豈偶然”即引此典。

二、引申含義(非主流釋義) 部分現代釋義提出其可比喻“為私利破壞原則”,如将“甕”喻為個人底線,強調貶義層面的自我利益出賣。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解讀,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判斷。

注意:文學作品中引用此詞時,通常優先指向司馬光典故的褒義内涵,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破甕》這個詞的意思

《破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破壞别人的被保護的財物或權益,尤指背棄曾給予幫助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破甕》的拆分部首為“石”和“瓦”,分别代表石頭和瓦片。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破甕》最早出自中國古代的《漢書》,其中有句話是“ 王莽曰若 師受一矣猶可止欲中父子,而破甕其次。”,後來成為了一個成語。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破甕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甕”字在古代寫法中是“罋”,字形更類似一個寶瓶。而“破”字則保持不變。

例句

他曾經是我的好朋友,現在卻破甕之恩,背棄了我。

組詞

破除、甕中之鼈、破釜沉舟

近義詞

劃破、破鏡、抛棄、背叛

反義詞

涵養、保護、忠誠、扶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