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跗萼的意思、跗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跗萼的解釋

亦作“ 跗蕚 ”。1.花萼與子房。亦借指花朵。 北周 王褒 《送觀甯侯葬》詩:“刑茅廣裂地,跗蕚盛開繁。” 唐 劉禹錫 《武陵北亭記》:“庭芳萬本,跗萼交映,如公之家肥熾而昌也。” 清 樂鈞 《耳食錄·張碧雲》:“陰陽者互結之根株,男女者同開之跗萼。”

(2).亦作“ 跗鄂 ”。《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為蕚的借字;不,通“ 拊 ”,亦作“ 跗 ”,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關系親密的兄弟。《北齊書·趙郡王琛清河王嶽傳論》:“ 趙郡 以跗蕚之親,當顧命之重,高揖則宗社易危,去惡則人神俱泰。” 唐 李峤 《洛州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欣跗萼之有序,慶宗社之彌隆。” 宋 曾鞏 《喜二弟侍親将至》詩:“鴻雁峨峨并羽儀,棠棣韡韡聯跗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跗萼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其釋義可從字義、引申義及文化内涵三個層面解析:

  1. 字義解析

    “跗”指花萼的基部,《漢語大詞典》釋為“花托下部的一圈綠色小片”;“萼”即花萼,是包裹花蕾的葉片。二者合稱“跗萼”,特指花萼的整體結構,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中“鄂”即通“萼”,宋代朱熹《詩經集傳》注:“鄂,花苞也,跗萼相連,喻兄弟相依”。

  2. 引申義與典故

    “跗萼”在古籍中常比喻兄弟或家族成員間的親密關系,如《北史·李賢傳》載“跗萼連晖,椒聊繁衍”,以花萼共生比喻家族興盛。此用法源于植物學特征——萼片互相依托,象征緊密關聯。

  3. 音韻與結構

    該詞屬中古漢語詞彙,讀音為fū è(現代漢語拼音)。其構詞法為聯合式合成詞,兩字義近并列,強化對“花萼”概念的描述,符合《說文解字》中“萼,華(花)下萼也”的釋義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跗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植物學本義
    指花萼(萼片的總稱)與子房(花朵底部發育成果實的部分),也直接代指花朵。例如:

    • 北周王褒《送觀甯侯葬》中“跗蕚盛開繁”,描述花朵繁盛;
    • 唐代劉禹錫《武陵北亭記》以“跗萼交映”比喻庭院花木茂盛。
  2. 引申比喻義
    源自《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其中“鄂”通“萼”,“不”通“跗”(萼的底部),以花萼與花托的緊密關系比喻兄弟親情。例如:

    • 《北齊書》用“跗蕚之親”指代兄弟間的血緣紐帶;
    • 宋代曾鞏詩句“棠棣韡韡聯跗鄂”亦借其表達兄弟和睦。

二、讀音與用法

三、文獻參考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指向(植物或人倫)。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冰弦朝務蹴圓鬥鑿短不了敦圄恩惠鳳藻頫瞰寒川漢京诃策恒教轟旋禍福無門人自召僭亂己方精煉巾冠極巧幾上肉酒樓狂勃款志令人起敬禮聘龍盤虎拏卵危馬掌門唁内縴尼山挪蹭盤阪跑走千秋歲骞污秦山核電站奇邃取問曲引然荻讀書忍辱含垢舍間牲禮失時衰妻説谏私庭攤蒱蹄間三尋挺特頽折婉辭甕罂無所顧憚無線電傳真五嶽丈人現場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