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萼的意思、跗萼的詳細解釋
跗萼的解釋
亦作“ 跗蕚 ”。1.花萼與子房。亦借指花朵。 北周 王褒 《送觀甯侯葬》詩:“刑茅廣裂地,跗蕚盛開繁。” 唐 劉禹錫 《武陵北亭記》:“庭芳萬本,跗萼交映,如公之家肥熾而昌也。” 清 樂鈞 《耳食錄·張碧雲》:“陰陽者互結之根株,男女者同開之跗萼。”
(2).亦作“ 跗鄂 ”。《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為蕚的借字;不,通“ 拊 ”,亦作“ 跗 ”,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關系親密的兄弟。《北齊書·趙郡王琛清河王嶽傳論》:“ 趙郡 以跗蕚之親,當顧命之重,高揖則宗社易危,去惡則人神俱泰。” 唐 李峤 《洛州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欣跗萼之有序,慶宗社之彌隆。” 宋 曾鞏 《喜二弟侍親将至》詩:“鴻雁峨峨并羽儀,棠棣韡韡聯跗鄂。”
詞語分解
- 跗的解釋 跗 ū 腳背,足上:跗骨。跗面(腳面)。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萼的解釋 萼 è 在花瓣下部的一圈葉狀綠色小片:花萼。萼片。萼跗(a.花萼和子房;b.喻兄弟)。萼綠君(茉莉花的别稱)。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跗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植物學本義
指花萼(萼片的總稱)與子房(花朵底部發育成果實的部分),也直接代指花朵。例如:
- 北周王褒《送觀甯侯葬》中“跗蕚盛開繁”,描述花朵繁盛;
- 唐代劉禹錫《武陵北亭記》以“跗萼交映”比喻庭院花木茂盛。
-
引申比喻義
源自《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其中“鄂”通“萼”,“不”通“跗”(萼的底部),以花萼與花托的緊密關系比喻兄弟親情。例如:
- 《北齊書》用“跗蕚之親”指代兄弟間的血緣紐帶;
- 宋代曾鞏詩句“棠棣韡韡聯跗鄂”亦借其表達兄弟和睦。
二、讀音與用法
- 拼音:fū è(“跗”不讀fú)。
- 常見搭配:如“跗萼聯芳”“跗萼載韡”,均用于形容兄弟顯貴或家族昌盛。
三、文獻參考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指向(植物或人倫)。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跗萼 (fū è) 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腳趾間的花萼。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跗 (fū):這個字的部首是足 (zú) ,總共有12個筆畫。
- 萼 (è):這個字的部首是艹 (cǎo),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跗萼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用來形容花朵的萼片之間類似于腳趾之間的形态。
繁體:
跗萼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躥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跗萼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字義相同。
例句:
- 這朵蓮花的跗萼之間捧着一顆晶瑩的露珠。
- 花朵的跗萼展現出了自然生命的美麗和多樣性。
組詞:
跗萼可以和其他字組成新詞,例如:跗骨、萼片等。
近義詞:
沒有特定的近義詞與跗萼相關,因為這個詞比較專業化。
反義詞:
同樣地,沒有特定的反義詞與跗萼相關。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