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ell one's name]∶告訴别人自己的姓名
來者先請通名
(2) [general name]∶慣用的稱呼
(1).古代稱戶籍。《商君書·徕民》:“民上無通名,下無田宅。” 宋 梅堯臣 《送少卿知宣州》詩:“州民還最喜,門下舊通名。”
(2).通報姓名。《漢書·雋不疑傳》“﹝ 不疑 ﹞襃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唐 顔師古 注:“上謁,若今通名也。” 宋 蘇舜欽 《舟至崔橋士人張生抱琴攜酒見訪》詩:“有士不相識,通名叩餘舟。” 錢锺書 《圍城》六:“通名之後, 方鴻漸 倒窘起來。”
(3).總稱。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三首俱爛,不可識别,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4).通用的名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露布》:“然則露版古今通名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記·晉乘》:“蓋‘春秋’為記事之通名,乘則一國之專名。”
“通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指地名中表示地理實體類别的通用部分,與“專名”共同構成完整地名。例如:
提示:若需了解地名管理條例等官方定義,可參考(深圳政府)和(省民政廳)來源;研究古代用法可查閱(《搜神記》等文獻引證)。
通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通和名。通名的意思是“通常的名字”,也可以指“常用的名稱”。
通名的首部是“辶”(辶稱為“辶字旁”),表示行走的意思;名的首部是“口”(表示口器),表示名稱的意思。通名的總筆畫數是16劃。
通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字學著作。其中的“通名”一詞指代了通常的名字或稱謂。
通名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通名”。
通名一詞在古代寫作“通名”。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通字寫作“通”(由“田”和“辶”構成),名字寫作“名”(由“口”和“夕”構成)。
1. 這個草藥的通名叫做“百合花”。
2. 鲨魚的學名是“Selachimorpha”,但通名大家更熟悉它。
通用、通曉、通達、名稱、知名、無名等。
普通名字、常見名稱、公認稱謂等。
專有名字、特殊稱謂、非凡名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