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瀕危物種的意思、瀕危物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瀕危物種的解釋

處于危亡狀态的物種。如大熊貓、白鳍豚、朱fe64、銀杉、珙桐等。數量稀少,地理分布狹窄。其絕滅趨勢除與自然災害有關外,主要是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森林破壞、水體污染等。其種類仍在不斷增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瀕危物種”是生物學和生态保護領域的核心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瀕危物種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導緻野生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短期内滅絕風險極高的物種。關鍵特征包括:

二、分類标準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等級劃分:

  1. 極危物種(CR):滅絕概率>50%(如華南虎)
  2. 瀕危物種(EN):滅絕概率>20%(如亞洲象)
  3. 易危物種(VU):滅絕概率>10%(如丹頂鶴)

三、主要緻危因素

綜合、3、8内容:

四、生态影響

單個關鍵物種滅絕可能導緻:

五、保護措施

參考、8、9:

這些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更詳細案例或數據,可查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等專業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是指面臨滅絕風險的生物種群或物種。瀕危物種的數量逐漸減少,其在自然環境中的栖息地也在縮小。通常,瀕危物種對生态系統的平衡和穩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保護瀕危物種也意味着保護生态系統的健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瀕危物種》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其中“水”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水相關,而“任”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負責。整個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瀕危物種》一詞源自于中文詞彙,以傳統簡體字寫作“瀕危物種”。在繁體中文中,它的寫法為“瀕危物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瀕危物種”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在古代文獻中,人們可能使用“瀕危物種”、“瀕險物種”等多種寫法。漢字的寫法在不同時期和個人之間會有一定差異。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瀕危物種”一詞的例句:

1. 這個國家正在采取措施保護瀕危物種,确保它們能夠繼續生存。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每年發布一份關于瀕危物種的報告。

3. 社會需要加大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以維護生物多樣性。

組詞

與“瀕危物種”相關的組詞有:

1. 瀕危:處于滅絕的邊緣。

2. 物種:指同一種類的生物群體。

3. 保護:采取措施保護和維護。

近義詞

與“瀕危物種”意思相近的詞有:

1. 稀有物種:指數量極少的物種。

2. 絕種物種:指已經完全滅絕的物種。

反義詞

與“瀕危物種”意思相反的詞有:

1. 常見物種:指數量相對較多、分布較廣的物種。

2. 繁衍物種:指繁殖能力強,種群數量增多的物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