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孽的意思、逋孽的詳細解釋
逋孽的解釋
指流竄的寇孽。《北史·達奚武若幹惠等傳論》:“于時外虞孔熾,内難方殷,羽檄交馳,戎軒屢駕,終能蕩清逋孽,克固鴻基。” 唐 元稹 《諸使收淄青叙錄将士等授官爵勳》:“某等能執幹戈,讨定逋孽,功懋懋賞,厥惟舊哉!”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孽的解釋 孽 è 惡因,惡事, * :孽臣(奸佞之臣)。孽種(弉 )。孽根。孽海。孽障(a.長輩罵後輩為不肖子弟的話;b.佛教指妨礙修行的種種罪惡。均亦稱“業障”)。作孽(做傷天害理的事)。罪孽(罪惡)。造孽。
專業解析
逋孽是漢語中的一個書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
本義:逃亡的庶子或遺留的禍根
- 逋 (bū):本義指逃亡、逃跑,引申為拖欠(如逋租)、拖延。
- 孽 (niè):本義指非正妻所生之子(庶子),引申為災禍、邪惡、罪惡、不孝。
- 組合義:二字結合,“逋孽”最初指逃亡在外的庶子。因“孽”有“禍根”之意,“逋孽”更常用于指代逃亡的罪人、尚未清除的殘餘勢力或遺留的禍患,強調其潛藏的危險性和需要被清除的特性。例如:“肅清逋孽”意指清除殘餘的敵人或禍害。
-
引申義/存疑義:指植物蘖芽
- 在部分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逋孽”可能被用來指植物的蘖 (niè) 芽,即植物莖基或根部新長出的分枝或幼苗(如樹木砍伐後樹樁上長出的新枝)。此用法相對少見,且常被認為是“蘖”字的通假或特定用法,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強調此義項。其聯繫可能在于“孽”與“蘖”在古音或某些語境中的關聯,以及新芽如同“遺留”或“萌發”的狀态。
“逋孽”主要是一個書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逃亡的罪人、殘餘的敵對勢力或遺留的禍患,強調其需要被追讨或清除的性質。在更古老的或特定文本中,它有時也可能指植物的蘖芽,但此用法在現代已不常見。
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逋”、“孽”及合成詞“逋孽”的解析。
- 引申義參考了部分古籍用例及文字學考釋(如《說文解字》對相關字的訓釋)。
網絡擴展解釋
“逋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詞義構成:由“逋”(逃避、拖延)和“孽”(罪惡、禍害)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逃避罪惡”或“由逃避引發的禍患”。
- 引申義:指逃避法律制裁的罪犯,或拒絕承擔責任、導緻惡果的人或行為。例如因逃避責任引發悲劇時,可用此詞形容結果。
二、曆史與文學用法
- 指流竄的寇孽:在古籍中常用于描述叛亂或未被剿滅的敵對勢力。如《北史》記載“蕩清逋孽”,指平定殘餘叛亂勢力。
- 軍事語境:唐代元稹在嘉獎将士的文書中,用“讨定逋孽”表彰其剿滅流寇的功績。
三、使用場景
- 現代用法: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強調逃避責任導緻的負面後果,或形容頑固的隱患。
- 例句參考:
“他因逋孽未清,終緻衆叛親離。”
“這場動蕩的根源,實為前朝遺留的逋孽。”
四、補充說明
- 權威差異:詞典類來源(如)更側重社會倫理層面的解釋,而曆史文獻(如、4)偏向實際軍事或政治背景。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史》或唐代元稹相關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搬弄是非杯觥交錯繃巴吊拷餐氈赤煦煦創刊詞疵物啖啖單居胴胴侗劇遁免蛾度虵行二耀放大機法學發穎蜂蛱分耗粉面油頭甘醴隔鄰過世寒葩簧管湔貸江曲牋檄赍材雞飛狗竄勁旅靖寐禁臧救月趷躂窟籠離宮别館立少觀多默計目下十行能屈能伸奴隸主奴隸主義潑賤馺沓上空蜃壁沈惡雙栖雙宿殊狀四季調私累泝測台秤胎子萬古長存誤寵五朵金花霧合隙大牆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