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憎惡之甚貌。《荀子·非十二子》:“吾語汝學者之嵬容……酒食聲色之中,瞞瞞然,瞑瞑然;禮節之中,則疾疾然,訾訾然。” 楊倞 注:“謂憎嫉毀訾也。”
(2).急忙貌;快速貌。《史記·龜策列傳》:“天下禍亂,陰陽相錯。悤悤疾疾,通而不相擇。”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白鷺、鶻桐、鸇鶚、鷂鵰……往來霞水,離散而沒合,疾疾紛紛,若塵埃之間白雲也。” 馮骥才 《愛之上》第一章:“一個橘黃色嶄新的球兒,給他的腳碰得疾疾向牆壁滾去,撞在牆上後又疾疾地迎面滾回來。”
“疾”是一個多義漢字,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字形演變 甲骨文字形由“大(人)”和“矢”組成,像人腋下中箭之形,本義為外傷或疾病。西周金文延續此結構,春秋時期字形演變為“疒”旁,強化疾病含義。
二、核心含義
三、古文特殊用法
四、結構特征 半包圍結構,“疒”字頭表病痛類含義,底部“矢”既表聲也表意。
注:該字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文意理解,如“眼疾”指疾病,“疾風”則指急速。
疾疾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快速、迅猛的樣子,形容動作快速進行或速度很快。它常用來形容人或物的快速行動或迅猛的速度。
疾疾由疒部和及部組成,疒部(疔)是疾病的偏旁部首,及部(卩)是一個獨立的字部。
疒部的拆分:疖(疒) 拼音:jié,意思是腮腺炎。
及部的拆分:分為兩個筆畫,寫法類似拉鈎。
《疾疾》一詞最早見于《讀史方輿紀要·元朝·遺迹沿革·玻璃塔》:“馮彥湖馮撰為之書進士要等異姓使改撰闡奏不已而筆疾疾。”通過文史資料的考證,可以得知這是一種古代文人用語,形容書寫時行筆迅疾。
繁體字“疾疾”保留了原詞的字形,沒有改變。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古時的“疾”字結構更為簡潔。根據金文、篆書、隸書等不同的字體演變,可以看到“疾”的寫法有所變化,但保持了其基本輪廓。
1. 他疾疾地向前奔跑,以便趕上最後一班火車。
2. 廚師熟練地切菜,手指疾疾地動作,一刀刀下去。
1. 疾跑:快速地奔跑。
2. 疾風:迅猛而猛烈的風。
3. 迅疾:非常快速。
1. 迅速:快速、敏捷。
2. 矯健:身體機動靈活、迅捷。
3. 敏捷:動作迅速、敏銳。
1. 緩慢:行動遲緩、不快速。
2. 遲鈍:反應遲緩、不敏捷。
3. 悠閑:放松,不急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