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跳踉的意思、跳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跳踉的解釋

[jump] 跳躍

因跳踉大阚。——唐· 柳宗元《三戒》

詳細解釋

亦作“ 跳梁 ”。1.猶跳躍。《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 成玄英 疏:“跳梁,猶走擲也。”《漢書·遊俠傳·陳遵》:“始 遵 初除,乘藩車入閭巷,過****** 左阿君 置酒謌謳, 遵 起舞跳梁,頓仆坐上。”《淮南子·精神訓》“是養形之人也” 漢 高誘 注:“若此養形之人,導引其神,屈伸跳踉,是非真人之道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休甯獵戶》:“麥禾方熟時,猴百十為群,執臂人立為魚麗之陣,自東而西,跳踉數四,禾盡偃,乃攫取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潛往窺視,有二狐跳踉去。”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幾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燈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2).跋扈;強橫。《漢書·蕭望之傳》:“今 羌 虜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間。”《新唐書·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宋 李綱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 夏戎 窺伺中國久矣,乘我之釁,安知無跳踉之心。” 明 劉基 《春秋明經·秦伐晉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今 荊 既盛于南,而 秦 又起于西, 狄 又跳踉于北。”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我們也隻得自責國人之不争氣,竟任這樣的報紙跳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跳踉”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多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跳躍
    本義指跳躍的動作,常見于古漢語。例如《莊子·逍遙遊》中“東西跳梁,不辟高下”,這裡的“跳梁”即“跳踉”,描述動物跳躍的姿态。

  2. 行走不穩
    由“跳”(跳躍)和“踉”(踉跄)組合而成,引申為行走時搖擺不定、容易跌倒的狀态,如形容醉酒或受傷後的姿态。

二、引申義

  1. 比喻跋扈、猖獗
    多用于描述負面形象,如“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興風作浪的卑劣人物。
    典故:《漢書·蕭望之傳》曾用“跳梁于山谷間”形容羌人勢力的強橫。

三、使用場景

四、其他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典故分析或例句,可參考《莊子》《漢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跳踉的意思

《跳踉》是一個動詞,表示由于受到外力或情感的影響而忽然向前或向上跳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跳踉的偏旁部首是足(⻊)和艹。它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

跳踉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說文解字》的解釋中。

繁體

跳踉的繁體字是「躍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跳踉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文獻中,跳踉的寫法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形體和筆畫數。

例句

- 他突然跳踉了起來,吓了周圍的人一跳。

- 她踩着高跟鞋跳踉着走過紅毯。

組詞

- 跳踉不前

- 跳踉起躍

- 跳踉閃避

近義詞

- 跳躍

- 彈跳

- 躍動

反義詞

- 穩定

- 靜止

- 壓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