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latory;laggard;slow;sluggish] 辦事遲緩,不抓緊完成
拖拉作風
(1).辦事遲緩,不抓緊完成。 吳晗 《燈下集·論海瑞》:“ 海瑞 看到 南京 官員作風拖拉。”
(2).謂拖延。 陳登科 《赤龍和丹鳳》十三:“ 韋克 堅持的兩條很得力,希望能抓住這兩條,死死不放,繼續和對方拖拉下去。”
“拖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辦事遲緩、拖延,常用于描述效率低下或态度散漫的行為。
成因:
影響:
在特定領域,“拖拉”是印度金銀重量單位(音譯自“tola”),1拖拉≈11.664克。此用法較為罕見,日常交流中一般指拖延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拖延症的心理機制或改善方法,可參考心理學相關研究資料。
《拖拉》是一個常用的動詞詞語,在漢語中指的是因為懶散或缺乏決斷力而耽誤事情,行動遲緩,不積極或不主動地去做某事情。
《拖拉》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的部首“扌”,右邊是車的部首“車”,總共有8畫。
《拖拉》一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文字将事物移動的動作稱為“拖拉”。在繁體字中,這個詞被寫作「拖拉」。
根據《說文解字》,《拖拉》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是寫作「拖拉」,其中「拉」字是原意為拖拉,「拖」字是原意為拖曳。
1. 他總是拖拉着不去做自己的功課,結果考試成績很差。
2. 不要拖拉了,趕緊動手吧。
拖延、拖沓、拖累、拖垮、拖泥帶水
拖拖拉拉、拖沓、磨蹭、延誤
迅速、積極、主動、果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