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媢克的意思、媢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媢克的解釋

忌人之能,而欲居人之上。《新唐書·裴炎傳》:“初, 炎 見 裴行儉 破 突厥 有功,沮薄之,乃斬降虜 阿史那伏念 等五十餘人。議者恨其媢克,且使國家失信四夷,以為陰禍有知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媢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 mào kè,其核心含義指忌妒他人才能并企圖壓制超越的負面心理。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具體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從漢字結構看,"媢"的本義是嫉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夫妒婦也",後引申為對才能的嫉妒;"克"在此處取"勝過、壓制"之意,如《爾雅》注"克,能勝也"。二字組合強化了因嫉妒而試圖超越、壓制他人的行為動機。

  2. 古籍用例
    在《新唐書·裴炎傳》中記載:"議者恨其媢克,且使國家失信四夷", 這裡的"媢克"被用來批判裴炎因忌妒同僚裴行儉的戰功,而采取打壓手段導緻國家失信于外族的曆史事件。

  3. 近義詞辨析
    需注意與"掊克"(póu kè)的區别:後者指通過苛稅斂財的行為(見《詩經·大雅·蕩》"曾是強禦,曾是掊克"), 屬于經濟剝削範疇,與"媢克"的嫉妒壓制含義無關聯。

  4. 現代使用場景
    可用于描述職場、學術等領域中因嫉妒而刻意貶低他人成就的行為。例如:"團隊中若存在媢克心态,會嚴重阻礙協作創新"。

由于相關搜索結果均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在正式文獻或學術研究中謹慎使用該詞,必要時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故訓彙纂》等專業辭書進行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媢克的意思

《媢克》(拼音:mào kè)這個詞指的是一種對别人的不滿、嫉妒和憤恨的心理。它常常用來形容心胸狹窄、心地不善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媢克》由兩個部首組成:女字旁和克字旁。

《媢克》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媢克》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找到準确解釋,但在古代文獻中有記載。在繁體字中,媢的寫法為「媢」,而克的寫法為「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媢的寫法有時會使用「妙克」的組合,表示嫉妒之情。而克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總是對他人的成功心生媢克,這種心态不利于他自己的成長。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