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事。《墨子·魯問》:“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於此,竊一犬一彘,則謂之不仁,竊一國一都,則以為義。”《國語·晉語九》:“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孫休 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反,羣臣莫不止諫:此為小物,何足甚躭。” 清 陳确 《壽高聲野七十序》:“其行謹大閑而克勤小物。”
(2).猶言小家夥、小東西。《宋書·恩倖傳·徐爰》:“比邊難未靖,安衆以惠,戎略是務,政綱從簡,故得使此小物,乘寬自縱。乃合投畀豺虎,以清王猷。”
(3).價值不高的物品。 睡虎地 秦 墓竹簡《金布律》:“有買及買(賣)殹(也),各嬰其賈(價)小物不能各一錢者,勿嬰。”《後漢書·南匈奴傳》:“朕不愛小物於單于,便宜所欲,遣驛以聞。”《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夫繁纓,小物也,而 孔子 惜之。”
“小物”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釋義如下:
指代小事
表示瑣碎、不重要的事物。例如《墨子·魯問》中提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強調人們常關注細節而忽略大局。
稱呼“小家夥”或“小東西”
帶有親昵或輕蔑的語氣,多用于口語。如《宋書·恩倖傳》中“此小物乘寬自縱”,暗含對人物的貶義評價。
形容價值不高的物品
指廉價或普通物件。例如《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朕不愛小物于單于”,說明此類物品在正式場合的次要性。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與現代用法,如需更完整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墨子》《宋書》等典籍。
小物,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通常用來指代一些小型的物品或物件,多指不起眼、不起大作用的東西。
小物的字形結構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部首“小”(小字頭),右邊是部首“物”(牛字旁)。小字頭部首通常表示事物的大小、年幼等含義,而牛字旁部首則表示與牛有關的事物。
小物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小”字頭部分為3畫,“物”字部分為7畫。
小物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文獻《論語·雍也》中,其中有一句“是故小物如,或鳴琴、或振镫”,意為即使是一些小物品,如琴、馬镫等也能表達人的情感。
在繁體字中,小物的寫法為「小物」,字形結構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小物的寫法并非與現在完全一緻。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小物的“小”字頭部分寫作“⺌”,“物”字部分為“牜”,整體寫法為“⺌牜”。
1. 這是一些放在角落的小物品,雖不起眼,但每個都有其特殊的意義。
2. 她喜歡收集各種小物,每一件都讓她感到快樂和滿足。
1. 小物件:指小型的物品或裝置。
2. 小物流:指小型物品的流通和物流運輸。
3. 小物美:指小物品所帶來的美感。
1. 小品:與小物類似,指小巧别緻的物品。
2. 小玩意:指小而有趣的物品。
大物:與小物相對,指體積或重要性較大的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