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唱籌的意思、唱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唱籌的解釋

(1).高聲報時。 南朝 梁 何遜 《與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詩:“華燭已消半,更人數唱籌。”

(2).呼叫數碼。 明 何景明 《官倉行》:“帳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隊聽唱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唱籌是古代漢語中的特殊計數方式,指通過高聲報數或使用籌碼記錄數量的行為。該詞由“唱”(高聲念誦)和“籌”(計數工具)組合而成,主要用于軍事、倉儲管理及大型工程等場景。例如,在軍營中,士兵常以唱籌方式清點人數或統計糧草數量;在建築工地,工頭則通過唱籌記錄材料消耗。

從曆史文獻看,唱籌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漢書·律曆志》記載:“籌,所以紀數”,說明籌碼作為計數工具的應用廣泛。唐代《通典·兵典》進一步描述:“夜則唱籌,以警昏惰”,表明唱籌兼具報時與紀律管理功能。

在語言學層面,《漢語大詞典》将“唱籌”釋義為“高聲報數;以籌碼計數”,強調其動作特征與工具屬性。現代研究中,學者認為該詞反映了中國古代“聲數結合”的計量文化,是口頭傳統與實物記錄并行的典型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唱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高聲報時
    指古代通過高聲呼喊來報時的方式。例如南朝梁何遜的詩句“華燭已消半,更人數唱籌”,描述了夜晚過半時更夫報時的場景。

  2. 呼報數碼
    指在計數或管理物資時大聲報出數字,多見于古代倉庫、軍隊等場合。如明代何景明《官倉行》中的“帳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隊聽唱籌”,描繪了倉廪管理中呼叫數碼的情景。

二、延伸與用例

三、總結

“唱籌”一詞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性,既反映了古代時間管理和物資統計的方式,也通過詩文展現了曆史生活的細節。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伴偶柸浮颩抹冰天撥款蠶書車擔啖說丹豔盜攘得饒人處且饒人電商房管凡念幡斿胳臂錢古詩旱湛恨怨褐衾華椷槐樹花枝賄脫活寃孽焦子嘉豔瘠瘦涓人捐獻咀嚼英華課讀括正類解練染濂溪烈義滿虛冒踐木馬計内衙撚泛鲵鰌盤鼎朋執情不自已清客禽息鳥視乳膠三番釋侶耍活寳損短淘渲汪精衛圍透毋望之禍下半場顯化賢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