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冒涉。《後漢書·袁紹傳》:“故冒踐霜雪,不憚劬勤,實庶一捷之福,以立終身之功。”參見“ 冒涉 ”。
(2).謙詞。謂非分而居其位。 唐 李峤 《為武攸暨讓官封表》:“方就散秩之輩,幸沾朝請之流,寧可以冒踐槐廷,更增茅土。”
“冒踐”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冒險行動
由“冒”(不顧危險)和“踐”(實際行動)組合而成,表示冒着風險去實踐或行動。例如《後漢書·袁紹傳》中“冒踐霜雪,不憚劬勤”,指不畏嚴寒艱苦,堅持行動。
謙辭:非分居位
在唐代文獻中,如李峤《為武攸暨讓官封表》,用“冒踐”作為自謙之詞,表示不稱職地占據某個職位。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漢典()或《後漢書》原文。
冒踐(mào jiàn)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冃(頭巾部)和足(足部),共計11個筆畫。
冒踐的字源較為複雜,在古代文獻中有多種解釋。據考證,冒踐最早用于《說文解字》。冒取意為穿戴頭巾,踐意為踐踏。結合在一起,冒踐表示穿戴頭巾并踐踏,指戰勝敵人。
冒踐的繁體字為冒踐(mào jiàn),字形稍有變化,但仍保留了原有的表意。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冒踐的字形有所不同。字形冃中有一點下加3,足則寫成了一絲三點。整體形狀較為簡潔,結構清晰。
冒踐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如冒險、冒犯、踐踏、踏冒等。
冒踐的近義詞包括勇往直前、邁步向前、逆境奮進等。
冒踐的反義詞包括膽小怯懦、畏首畏尾、退縮不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