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唱筹的意思、唱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唱筹的解释

(1).高声报时。 南朝 梁 何逊 《与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2).呼叫数码。 明 何景明 《官仓行》:“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唱筹是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计数方式,指通过高声报数或使用筹码记录数量的行为。该词由“唱”(高声念诵)和“筹”(计数工具)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军事、仓储管理及大型工程等场景。例如,在军营中,士兵常以唱筹方式清点人数或统计粮草数量;在建筑工地,工头则通过唱筹记录材料消耗。

从历史文献看,唱筹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汉书·律历志》记载:“筹,所以纪数”,说明筹码作为计数工具的应用广泛。唐代《通典·兵典》进一步描述:“夜则唱筹,以警昏惰”,表明唱筹兼具报时与纪律管理功能。

在语言学层面,《汉语大词典》将“唱筹”释义为“高声报数;以筹码计数”,强调其动作特征与工具属性。现代研究中,学者认为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声数结合”的计量文化,是口头传统与实物记录并行的典型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唱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高声报时
    指古代通过高声呼喊来报时的方式。例如南朝梁何逊的诗句“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描述了夜晚过半时更夫报时的场景。

  2. 呼报数码
    指在计数或管理物资时大声报出数字,多见于古代仓库、军队等场合。如明代何景明《官仓行》中的“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描绘了仓廪管理中呼叫数码的情景。

二、延伸与用例

三、总结

“唱筹”一词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既反映了古代时间管理和物资统计的方式,也通过诗文展现了历史生活的细节。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覆白鱓半疑半信冰蛋沉密寡言饬责抽毁串烟村醪挫西电赫电流星散费钞忿恚浮戾何以家为黄熊祸胎讦夺解巾结盟节末寄放径急精肉进士举矍铄翁科甲窾窍困扰嶙囷旅邸马后礮内行昵比迁军青晕秦蘅囷府儒化散涣三魂出窍尚可山尊盛名升涨身历其境舍帐湿挝挝梳掠搜閲套红铜甲外帘官蜼彝沃野千里香合香台显赫人物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