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田方的意思、田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田方的解釋

宋神宗 熙甯 五年頒行方田制;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按地之肥瘠分五等以定其稅。田方,一方之田。《宋史·食貨志上二》:“凡田方之角,立土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帳,有莊帳,有甲帖,有戶帖;其分煙析産、典賣割移,官給契,縣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為正。”參見“ 方田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田方”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與宋代土地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語來源與定義

“田方”出自宋神宗熙甯五年(1072年)推行的方田均稅法,屬于王安石變法中的土地改革政策。其核心是将土地劃分為方形單位進行丈量和征稅。

二、具體内容

  1. 土地劃分标準
    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約合5裡)為基準,劃定一個正方形區域作為“一方”。
    根據宋代度量換算,一方土地面積為: $$ text{總面積} = 41 text{頃}66 text{畝}160 text{步} $$
    (1頃=100畝,1畝=240步²)。

  2. 征稅依據
    按土地肥瘠程度分為五等,分别制定稅額,實現“均平賦稅”的目标。

三、曆史文獻佐證

《宋史·食貨志》記載了具體實施方式:

“凡田方之角,立土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帳、莊帳、甲帖、戶帖……皆以今所方之田為正。”

四、其他含義

“田方”也是中國著名演員(1911-1974),北京電影演員劇團首任團長。但在曆史文獻中主要指土地制度術語。

建議通過《宋史》或王安石變法相關研究獲取更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田方》這個詞的意思

《田方》這個詞源自中文,它是一個名詞,指的是管理耕地的人,負責農田規劃、耕種、收割等農業活動的責任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田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田」和「方」。其中「田」是指田地,「方」是指方位。

「田」的筆畫數為 5,基本筆順為從上到下一撇彎鈎彎鈎,“田”字的寫法比較簡單。

「方」的筆畫數為 4,基本筆順為先寫上面的一點,再寫兩豎再寫“丿”,最後寫下面的一點。

來源和繁體

《田方》一詞來源于古代農耕文化,用以指稱負責管理耕地的人。它在古代文獻中的出現頻率相對較低。

「田方」的繁體字為「田坊」,它的意思和寫法基本上與簡體字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田方」字,拆分為「田」和「方」兩個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古代寫作「田」的方式與現代相同,但是有時會簡化筆畫,比如去掉彎鈎等。

古代寫作「方」的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的「方」字有時會寫作「戶」,而不是現代的「方」形。

例句

1. 村裡的田方根據土壤狀況制定了科學的種植計劃。

2. 他是這片農田的田方,負責協調周邊農民的種植工作。

3. 在古代社會,田方是十分重要的職業,承擔着農田開墾和農業生産的重任。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1. 田地:指農民耕種的土地。

2. 田園:指田野間的鄉村風光。

3. 田埂:指田地之間的小路或隔離地帶。

近義詞:

1. 農戶:指農民家庭,包括田地的所有者。

2. 農夫:指從事農田耕作的人。

3. 農場主:指擁有和經營農場的負責人。

反義詞:

1. 非農:指非農業的,與農業無關的。

2. 非耕地:指不適合農作物種植的土地。

3. 非農民:指非從事農業工作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