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廟名。 唐玄宗 時建。故址在相傳 秦始皇 坑儒處,即今 陝西省 臨潼縣 東南。 唐 賈至 《旌儒廟碑》:“ 開元 末,天子在 驪山 之宮,登 集雲 之臺,考圖驗記,周覽原隰,見鄉名 坑儒 ,頽壍猶在……乃詔有司,作是新廟。牲币有數,以時饗祀,因祀命鄉,號曰 旌儒 。”
旌儒廟是唐代為紀念秦始皇“坑儒”事件而建的廟宇,其核心信息如下:
定義與位置
旌儒廟是唐玄宗開元年間修建的廟宇,位于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相傳為秦始皇坑儒遺址所在地。其名稱中的“旌”意為表彰,“儒”指代被坑殺的儒生,整體寓含對儒家文化的追思。
曆史由來
據唐代賈至《旌儒廟碑》記載,唐玄宗在骊山巡遊時發現“坑儒鄉”遺址,見殘垣猶存,遂下令新建廟宇,并将鄉名改為“旌儒”。此舉既是對曆史事件的反思,也體現了唐代統治者對儒學的推崇。
文化意義
該廟的建立反映了唐代對秦始皇焚書坑儒暴政的批判态度,同時通過祭祀活動強化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其遺址現為研究秦代文化政策與唐代文治思想的重要曆史坐标。
(注: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普遍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新唐書》或考古報告等權威史料以核實細節。)
"旌儒廟"是一個成語,意為表彰德才高尚的人而建立的廟宇。
旌(日字旁,四畫)+儒(人字旁,九畫)+廟(廣字旁,八畫)
《旌儒廟》源自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旌指的是用于表彰功績的旗幟,儒指以儒學為主的思想家,廟則是祭祀的場所。三者合在一起,表示用廟宇來表彰尊賢。
《旌儒廟》
古代漢字寫法多有變化,可以用篆書和隸書為例。篆書是古代最早的字體,而隸書則是簡化的字體。
旌:
儒:
廟:
旌:
儒:
廟:
1. 他的品行高尚,被人們奉為旌儒廟。
2. 這座城市的旌儒廟是表彰那些為人民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
3. 這座旌儒廟建築雄偉,莊嚴肅穆。
旌旗、旌表、廟堂、廟會
崇聖廟、祠堂、紀念館
濁俗之廟、無德之廟、棄儒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