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的意思、商埠的詳細解釋
商埠的解釋
[commercial port] 舊時與外國通商的城鎮
詳細解釋
舊時與外國通商的城市。 清 孫诒讓 《周禮政要·朝儀》:“各商埠租界, 華 洋之訟, 華 人跪而洋人立,已為失體。” ********* 《國民之薪膽》:“政府于此,亦主退讓,允于該處開辟若幹商埠。”
詞語分解
- 商的解釋 商 ā 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計劃、讨論:商量。商讨。商議。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協商。 買賣,生意:商業。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古指行商(坐商為“賈”,後泛指做買賣的人,亦
- 埠的解釋 埠 ù 停船的碼頭,靠近水的地方(古亦作“步”):埠頭。本埠。外埠。船埠。 舊與外國通商的城市:開埠。商埠。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商埠”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舊時與外國通商的城市,尤其指近代中國因貿易需求開放的通商口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shāng bù(“埠”不讀作“hu”或“fù”)。
- 核心含義:指曆史上商業貿易發達、與外國進行通商的城鎮,兼具碼頭和商業樞紐功能。
二、詞語結構解析
- 商:指商業、貿易活動。
- 埠:原指停泊船隻的碼頭(古稱“步”),後引申為交通與商業中心。
三、曆史背景與功能
- 通商口岸:近代中國被迫開放或自主開放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廣州等,承擔進出口貿易、文化交流等功能。
- 經濟作用:成為國内外商品集散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但也因條約限制帶有半殖民地色彩。
四、分類
- 自行開放商埠:清政府主動開放的通商城市,如濟南、昆明。
- 條約開放商埠:通過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如《南京條約》後的上海、甯波。
五、著名商埠舉例
- 上海:近代最大通商口岸,彙集各國租界與貿易機構。
- 廣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清代“十三行”所在地。
- 漢口:内陸重要商品集散中心,有“九省通衢”之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商埠的曆史條約或經濟影響,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相關百科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商埠
商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商()和埠()。
商、埠的字義
商(shāng)在這裡表示商業、買賣等與商業有關的意思。埠(bù)表示碼頭、港口的意思。
商埠的來源
商埠這個詞是古代************發展的産物。商埠最早指的是商業繁榮的地方,有着繁忙的碼頭和港口。隨着商業交流的不斷發展,商埠逐漸演變為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商埠的繁體
商埠的繁體字是「商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寫法中,商埠可以寫成「商埠」或「商舶」。其中「商舶」多用于古代文獻中。
商埠的例句
1. 這個城市曾是一個繁忙的商埠,各地商人雲集于此。
2. 海港是這座商埠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發展的關鍵。
組詞
1. 商貿:商業和貿易的意思。
2. 港口:船隻泊靠的地方。
3. 經紀:從事商品買賣的職業。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市集、集市、貿易市場等,都表示商業繁榮的地方。
反義詞
反義詞有農村、田野等,表示與商業繁榮相對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