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長圓形,葉長披針形,花白色,晚間開,有濃厚的香氣,供觀賞。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莳花雜志》:“晚香玉本名土馝螺斯,出塞外,葉闊似吉祥草,花生穗間,每穗四五球,每球四五朵,色白,至夜尤香,形如喇叭,長寸餘,瓣五六七不等,都中最盛。”
晚香玉是一種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和植物學特征的植物,其名稱與特性緊密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科屬與形态
晚香玉(學名:Polianthes tuberosa)屬于石蒜科晚香玉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可達1米,基生葉片線形簇生,穗狀花序頂生,花朵乳白色呈漏鬥狀,花期7-9月。
生長習性
原産于墨西哥和南美洲溫帶地區,現廣泛栽培于全球。耐寒耐熱,複花能力強,適合庭院種植。
名稱由來
因花朵在夜間散發濃郁香氣得名,别名“月下香”“夜來香”。其香氣釋放機制與濕度相關:夜晚濕度升高時,水解酶分解糖與精油的結合态,釋放遊離芳香分子。
香氣象征
香氣被形容為“熱情、性感、奔放”,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分别被稱為“夜的女主人”“夜的女王”。
實用價值
文化寓意
晚香玉不宜放置室内,因其夜間香氣過濃可能影響呼吸。種植時需注意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
以上信息綜合自植物學資料、文化研究及園藝應用,完整内容可參考漢典、花卉研究文獻等來源。
《晚香玉》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晚上散發出的花香或香氣。晚指的是時間的晚上,香玉指的是花香。這個詞常用于形容晚上花草散發出的香氣。
根據《新華字典》的解釋,晚香玉的拆分部首為日月,筆畫數為14。
《晚香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形容一個晚上放出香氣的花。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一個常見的形容詞。
《晚香玉》的繁體字為「晚香玉」,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晚香玉》的意思基本保持不變。在古代文獻中,有時使用「晚香玉」、「晚香玉」等字形來表示這個詞。
1. 晚香玉的花草散發出的香氣,在夜晚裡彌漫開來。
2. 這座花園種植了很多種晚香玉的花,每晚都會散發出迷人的香味。
1. 晚風香玉:指夜晚吹來的風,帶有花香。
2. 香氣:指各種植物、香料或食物釋放出的香味。
3. 花香:指花朵散發出的香氣。
晚香玉的近義詞包括:夜香花、夜來香、月光花。
晚香玉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香氣的、無芬芳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