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訪議的意思、訪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訪議的解釋

(1).咨詢,謀議。 漢 賈誼 《新書·官人》:“知足以為礲礪,行足以為輔助,仁足以訪議。” 唐 韓愈 《複仇狀》:“今陛下垂意典章,思立定制,惜有司之守,憐孝子之心,示不自專,訪議羣下。”

(2).依據義理。訪,通“ 放 ”;議,通“ 義 ”。《戰國策·趙策二》:“詩雲:‘服難以勇,治亂以知,事之計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學,義之經也。循計之事,失而不累;訪議之行,窮而不憂。’” 吳師道 補正:“‘訪義’,又疑‘放義’,謂放於義也。” 諸祖耿 彙考:“ 吳師道 又疑訪議當作放義,與循計句并承上文而言,於義亦得。”一說,義為征詢意見。 吳師道 補正:“循計謀之事,雖有故失而無累。訪謀議之行,雖有窮急而不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訪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咨詢、謀議
    指通過探訪或讨論來征求意見或商議事務。例如漢賈誼《新書·官人》提到“仁足以訪議”,強調通過仁德來征詢建議。唐韓愈在《複仇狀》中也提到“訪議羣下”,表示君主廣泛征詢臣子的意見。

  2. 依據義理(通假用法)
    通過通假字“訪”通“放”(依據)、“議”通“義”(道義),合指遵循義理行事。如《戰國策·趙策二》中“訪議之行,窮而不憂”,吳師道注解認為此處應為“放義”,即依據道義。

二、延伸讨論

三、典型用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戰國策》《新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段落一:《訪議》的意思

《訪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談論或讨論某個話題,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訪議》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第一個部首是“讠”,它是從字頭的“言”字演變而來,代表與言語相關的意思;第二個部首是“言”,它表示語言和言論的意思。

根據常用字的書寫規則,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5筆。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字

《訪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辭章文化。它是由“訪”和“議”兩個常用字組合而成的,形成了一個有關言談和讨論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訪議》的寫法為「訪議」。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訪議》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古人在書寫時,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體和裝飾,使字形有所變化。然而,整體意思與現代漢字保持一緻。

段落五: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訪議》這個詞的例句:

1. 我們需要開展一次關于環境保護的訪議。

2. 參與訪議的人員代表了各個領域的專業意見。

段落六: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訪議》相關的詞彙有:

1. 組詞:訪談、訪問、意見、議論。

2. 近義詞:讨論、辯論、交流。

3. 反義詞:閉口、保持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