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钿钗的意思、钿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钿钗的解释

(1).金花、金钗等妇女首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张凤翔 闻难,尽出所有衣服,并其家人鈿釵枕镜,列於小厅,将献行在。” 清 纳兰性德 《摊破浣纱溪》词之三:“环佩祇应归月下,鈿釵何意寄人间。”

(2).借指妇女。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琼想幽閒,鲜结鈿釵之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钿钗是汉语中表示古代女性首饰的复合词,由“钿”“钗”两个部件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将“钿”定义为“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形首饰”,《说文解字》注“钗”为“两股笄”,即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的发饰。二者在唐宋时期常配套使用,构成“钿钗礼衣”制度,如《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命妇需佩戴“九钿九钗”参加重要典礼。

该词的文化内涵包含三重维度:

  1. 物质形态:钿多作花朵形制,镶嵌宝石或螺钿工艺,如《全唐诗》中白居易《琵琶行》所述“钿头银篦击节碎”;钗则注重实用性,陆游《钗头凤》以钗喻情缘
  2. 礼制功能:唐代命妇制度规定一品夫人戴九钿,二品八钿,形成严格的等级标识体系
  3. 文学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作为爱情信物,如《长恨歌》中“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的典故

值得注意的是,“钿”存在多音现象:作首饰义时读diàn,指硬币时读tián,这种语音差异反映了词义的历史演变轨迹。故宫博物院藏唐代李倕墓出土冠饰,可见金银作底、珍珠玛瑙镶嵌的实物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钿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妇女首饰
    指用金属(如金、银)或宝石镶嵌而成的头饰,如金花、金钗等。常见于唐代文献,既是装饰品,也是身份象征。例如:

    唐·李肇《唐国史补》提到:“张凤翔尽出所有衣服,并其家人鈿釵枕镜,列於小厅。”
    清代纳兰性德词中亦有:“鈿釵何意寄人间。”

  2. 借指妇女
    通过“首饰”代指佩戴者,即妇女群体。例如:

    褚继曾《后序》中写:“鲜结鈿釵之伴。”

二、延伸解析

三、相关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或历史背景,可查阅上述来源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叟悲闷闭会壁茧不料掣襟露肘丞辅成汤出盘调柔恩谊乏竭飞短流长汾讴伏菟噶啷啷歌鱼公朝恭恭关切跪谢鼓吻汉武托孤酣湑好天良夜合后鸿雁哀鸣厚下花大姐槐菌幻法桓灵灰窑活板积善成德开枱扛鼎抃牛苛秽绿女红男煤耗蓦直盘蜿漂薄慓勇叵罗骞墙麒麟种栖翔铨廷扫箨审己度人识考螫手解腕兽头调和退处王乔履消涣晓晕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