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嘗糞的意思、嘗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嘗糞的解釋

(1). 春秋 時, 吳 滅 越 , 越王 勾踐 入臣于 吳 。 吳王 病, 勾踐 用 範蠡 計,入宮問疾,嘗 吳王 糞以診病情, 吳王 喜, 勾踐 遂得赦歸 越 。事見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2).謂孝親之行。《梁書·孝行傳·庾黔婁》:“時 易 ( 婁 之父)疾始二日,醫雲:‘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 易 洩痢, 黔婁 輒取嘗之。”

(3).謂佞人賤行以媚上。《新唐書·酷吏傳·郭弘霸》:“再遷右臺侍禦史,大夫 魏元忠 病,僚屬省候, 弘霸 獨後入,憂見顔間,請視便液,即染指嘗,驗疾輕重,賀曰:‘甘者病不瘳,今味苦,當愈。’喜甚。 元忠 惡其媚,暴語于朝。” 宋 張九成 《十九日雜興》詩之二:“舐痔或嘗糞,車服誇新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嘗糞”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字面意思指“品嘗糞便”。該詞主要源于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的兩個著名典故,體現了極端情境下的忠孝行為或政治謀略,後世多用于形容難以想象的犧牲或深切的憂慮:

  1. 越王勾踐“嘗糞問疾”的典故

    記載于東漢趙晔《吳越春秋》。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後,為表忠心、獲取信任以求複國,在夫差生病時主動嘗其糞便以判斷病情。夫差因此深受感動,最終釋放勾踐歸國。此行為被視為政治權謀下極緻的隱忍與犧牲。

  2. 庾黔婁“嘗糞憂心”的典故

    見于《梁書·孝行傳》及後世《二十四孝》故事。南朝梁人庾黔婁,在父親患病時,聽醫者言“欲知(病)瘥劇,但嘗糞甜苦”,于是親嘗父親糞便以判斷病情吉兇。此行為被奉為孝道的極端典範,用以表達子女對父母深重的憂慮與至孝。

文化内涵與用法

“嘗糞”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其使用幾乎完全局限于引用上述曆史典故。它承載的文化内涵包括:

引用來源參考:

  1. 《吳越春秋》(東漢·趙晔撰):記載勾踐嘗糞故事的核心史料。
  2. 《梁書》(唐·姚思廉撰):卷四十七《孝行傳》載有庾黔婁事迹。
  3. 《二十四孝》故事:後世将庾黔婁“嘗糞憂心”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廣泛流傳。

網絡擴展解釋

“嘗糞”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詞義演變與曆史典故、文化背景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曆史典故

  1. 越王勾踐嘗糞脫困
    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所滅,越王勾踐作為俘虜入吳為臣。據《吳越春秋》記載,吳王夫差生病時,勾踐聽從範蠡之計,主動品嘗夫差的糞便以診斷病情,最終博得信任并被赦免歸國。這一行為成為勾踐“卧薪嘗膽”複國故事中的著名情節。

二、傳統引申含義

  1. 孝親之行
    古代将“嘗糞”視為極端的孝道表現,即子女為判斷父母病情而嘗其糞便以示關切。此用法多見于文獻中對孝道的推崇。
  2. 佞人谄媚
    引申為通過卑賤行為讨好上位者,含貶義,常用于批判趨炎附勢之徒。

三、現代引申義

  1. 嘗試危險或可憎之事
    現代漢語中,“嘗糞”作為成語,比喻主動嘗試惡劣或危險的事情以獲取經驗教訓,強調“忍辱負重”或“極端手段”的寓意。

“嘗糞”一詞的語義從具體曆史事件(勾踐複國)逐步擴展,既承載了忠孝倫理的複雜性,也被賦予了對人性趨附的諷刺,甚至衍生出更廣義的“以身試險”含義。不同語境中需結合背景理解其褒貶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情八百壯士白話詩悲智插戴逞酒馳管創端詞乖大神等侪底公飛箭諷書鳳帳阜安膏爐高睨貫天裹傷還祭還來漢土宏衍昏明健鹘簡連腳背家主翁潔水旌叙金絲燕九皐齎物集郵臉小鱗翰倫拟芒刺在躬明鋭念咒鳥戰砰磅婆焦凄感傾生蛆皮溶溶脈脈襦裙濡洩三闇燒鍋石堪子水陸雜陳通裁脫屍突頭突腦威淩先行者小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