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色照射下的台階。 唐 呂溫 《同舍弟恭歲暮寄晉州李協律》詩:“陽烏下西嶺,月鵲驚南枝。攬衣步霜砌,倚杖臨冰池。”
“霜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出自唐代呂溫的《同舍弟恭歲暮寄晉州李協律》詩:“陽烏下西嶺,月鵲驚南枝。攬衣步霜砌,倚杖臨冰池。” 詩句通過“霜砌”與“冰池”的意象,營造出冬夜靜谧清寒的意境。
“砌”在此讀作“qì”,指台階或磚石結構;“霜”則比喻月光如霜般清冷。二者組合後,既有視覺上的清冷感,也隱含孤寂或高潔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文學用法,可參考古典詩詞相關解析。
《霜砌》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由于寒冷天氣而使建築物或其他物體上結滿了霜凍。
《霜砌》的拆分部首是雨(雨字底部的雲部分),部首筆畫為8畫。
《霜砌》這個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句話:“東皇太一,名曰項羽,騎黃,奉鎮東,會燕築霜砌。”意思是項羽奉命守衛東方,與燕王會盟時,在寒冷的天氣中修建霜凍覆蓋的台基。
《霜砌》的繁體字為「霜磧」。
古時候,漢字「霜砌」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霜」字古代常用的寫法是「⺶又」,表示霜凍的外形;而「砌」字則以「石」和「㐆」相結合的形式來表示。整體來說,古代的寫法更加樸素簡潔。
1. 冬天來臨時,房屋上的屋檐都會變得冰冷,形成一片霜砌之景。
2. 這座古老的城堡被時光打磨,如今已被霜砌所覆蓋。
霜凍、砌築、冰凍、冬天、寒冷
霜凍、冰凍、凍結、結霜
陽光明媚、無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