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米器。《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載》:“銀淘盆二。” 胡三省 注:“淘盆,所以淅米。”
“淘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淘米器,即古代用于清洗谷物(如米)的器具。通過淘洗去除雜質,保留幹淨的米粒,這一過程在《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載》中有明确記載:“銀淘盆二”,胡三省注釋為“淘盆,所以淅米”(“淅米”即淘米)。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通過篩選去除糟粕,保留精華”的比喻,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基于原意的現代擴展。
古籍記載(如《資治通鑒》)為高權威性來源,而比喻義需結合現代語境理解。完整釋義可查閱《漢語詞典》或《資治通鑒》相關注釋。
淘盆是指洗滌食品的容器,也可以指用來盛放草藥、雜糧、碎石等物品的盆子。
淘盆的部首分别是水和皿,總的筆畫是8畫。
淘盆一詞最早見于《莊子·秋水》:“匠石之淘盆以沃其蘭,然際以砥。”意思是匠師用淘盆舀水澆灌蘭花,用砥石摩磨淘洗泥土。
淘盆的繁體字為濤盆。
古代将淘盆分為兩個字,分别寫作“濤盆”。
1. 她用淘盆洗淨了新摘的蔬菜。
2. 農民用淘盆清洗稻谷。
淘洗、淘金、淘汰、盆景、盆地
洗盆、漂洗器
潔淨、純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