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銜枚的意思、銜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銜枚的解釋

[(in ancient times) have the sol***rs keep sth.like a stick in their mouth to prevent them from ****** noise in a secret move] 古代軍隊秘密行動時,讓兵士口中橫銜着枚(像筷子的東西),防止說話,以免敵人發覺

徒銜枚而進。——《周禮·夏官·大司馬》

章邯夜銜枚擊 項梁定陶。——《漢書·高帝紀》

銜枚疾走

詳細解釋

(1).橫銜枚于口中,以防喧嘩或叫喊。枚,形如筷子,兩端有帶,可系于頸上。《周禮·夏官·大司馬》:“羣司馬振鐸,車徒皆作,遂鼓行,徒銜枚而進。”《北齊書·平泰王歸彥傳》:“乃載( 高歸彥 )以露車,銜枚面縛……棄世。”《南史·沉約傳》:“ 林子 銜枚夜襲,即屠其城。”《水浒傳》第一一八回:“馬摘鸞鈴,軍士銜枚,前到 宋 軍寨栅。”

(2).謂閉口不言。《楚辭·九辯》:“願銜枚而無言兮,嘗被君之渥洽。” 南朝 梁 沉約 《<宋書>自序》:“夫穿掘之侶,必銜枚以晦其迹。”

(3).泛指寂靜無聲。《文選·枚乘<七發>》:“迴翔 青篾 ,銜枚 檀桓 。” 李善 注:“銜枚,水無聲也。”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群熊》:“癸卯初,有熊數十萬,從内鄉硤石,入西南山,銜枚并進。”

(4).指人行迹隱沒。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 文山 效之,作《黑賦》曰:‘ 孫臏 銜枚之際,半夜失蹤; 達摩 面壁以來,九年閉目。’”


銜枚。枚狀如箸,兩端有帶,可系于頸上,古代行軍時,常令士兵橫銜口中,以防喧嘩。 明 沉采 《千金記·破趙》:“疾走啣枚,刀鎗要整齊。”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誓師》:“待昏黑時,臣将左軍,啣枚泝江而上五裡以待。”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啣枚趨鳥道,卷甲護巖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銜枚”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術語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釋義

  1. 軍事用途
    主要用于秘密行軍或突襲。例如《周禮·夏官·大司馬》記載“徒銜枚而進”,《漢書·高帝紀》也提到章邯“夜銜枚擊項梁”,均指士兵銜枚以保持靜默,避免被敵軍發覺。

  2. 引申含義

    • 緘口不言:比喻保持沉默,不發表意見。如《南史·沉約傳》中“銜枚夜襲”後延伸出的閉口狀态。
    • 寂靜無聲:形容環境或行動悄然無聲。例如“銜枚疾走”常用來描述快速且隱蔽的行動。

例句與用法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古代軍事制度研究》或《漢語大詞典》等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銜枚

《銜枚》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衣”、“枚”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

“衣”是表示衣服的意思,是由四個筆劃構成的偏旁,通常用來表示與衣物有關的概念。

“枚”是指小的圓形東西,通常用來計數,類似于“個”的意思。

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有趣,它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叔于田》中的一首詩中:

“維叔銜枚,受命不遷。”

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叔伯衣服上系着個飾物,接受了命令後不能離開。從這個意象中我們可以得出“銜枚”的意思是接受命令後必須忠誠執行,不能推脫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我們可以看到“銜枚”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繁體字中的“枚”部分寫為“某”。

下面是使用“銜枚”這個詞語的例句:

1. 部隊士兵要牢記軍人的責任和使命,時刻心懷銜枚。

2.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要銜枚為民,忠誠履行職責。

組詞:衣物、衣着、枚舉等。

近義詞:遵命、遵從、執行等。

反義詞:違抗、抗命、推脫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