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宋 嶽飛 《申司進兵狀》:“累準朝廷指揮催督,此正 飛 等捐身徇義之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信息,關于成語"捐身徇義"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讀音:juān shēn xùn yì
釋義:指為維護正義事業而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出自宋代嶽飛《申司進兵狀》的"此正飛等捐身徇義之秋"。
二、深層内涵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成語
同義表達:殺身成仁(《論語》)、舍生取義(《孟子》)
反義表達:苟且偷生、見利忘義
五、示例運用
"在抗疫前線,醫護人員捐身徇義的精神感動了整個社會。"(現代語境應用)
"文天祥獄中作《正氣歌》,正是捐身徇義的最佳寫照。"(曆史典故應用)
建議需要完整出處信息可查閱《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宋史·嶽飛傳》等典籍。
捐身殉義是指為了正義、道義或國家民族利益而自願犧牲個人生命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是出于對信念、責任、榮譽或道德原則的堅守和追求,被視為高尚的行為。
《捐身殉義》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捐(手+才)和身(身)。其中,“捐”的部首是手,它的總筆畫數是11;“身”的部首是身,它的總筆畫數是7。
《捐身殉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社會中,有很多文士和志士為了維護正義和社會穩定而舍棄自己的生命。他們的英勇行為成為後人敬仰和學習的榜樣,從而形成了這個詞彙。
繁體字中,捐身殉義可以寫作捐身殉義。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捐身殉義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不過,基本的意思和現代寫法相同。
1. 他為了救人而捐身殉義,被人們視為英雄。
2. 這位軍人捐身殉義,為國家榮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捐軀、捐贈、捐款、殉職、捐助、自願、犧牲、堅守
舍己為人、英勇犧牲、忠誠殉職
自私自利、背信棄義、躲閃逃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