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德的意思、拜德的詳細解釋
拜德的解釋
拜謝恩德;禮拜大德。《左傳·昭公十六年》:“ 子産 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三折:“我拜德不拜壽,我把哥哥擒于山寨,觸犯着賢士,休怪,請賢士穩穩安坐,受取 馬武 八拜。”
詞語分解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拜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由“拜”(行禮、敬仰)和“德”(品德、恩德)組成,字面意為拜謝恩德或禮拜大德。
例如《左傳·昭公十六年》中子産所言:“吾子靖亂,敢不拜德?”即表達對平息禍亂的感激。
-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時,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的極度敬重與崇拜,如對導師、偉業或文化的推崇。
二、用法與示例
- 古代用法:多用于表達感恩或尊崇,如元曲《趙禮讓肥》中“我拜德不拜壽”,強調以德行為尊而非年齡。
- 現代用法:可形容對成就、品德的贊美,例如“他終身崇拜德高望重的導師”。
三、文化背景
該詞源自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禮儀文化,強調“以德為先”的價值觀念,常用于正式場合表達敬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近義詞,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德(bài dé)一詞的意思是“表示尊敬和崇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貝和弟,其中貝表示財富,弟表示兄弟。它們結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尊敬和崇拜另一個人的兄弟。拜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禮儀和尊敬文化。在繁體字中,拜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漢字寫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拜德的例句:
1. 我非常拜德你的智慧和經驗。
2. 他對長輩非常拜德,始終尊重他們的意見。
3. 她獲得了大家的拜德,因為她為社區做了很多貢獻。
一些與拜德相關的組詞包括拜訪、拜谒和拜年。拜訪表示去看望或拜會某人;拜谒表示參拜或尊敬某個地點;拜年則是指在新年期間拜訪親朋好友,祝賀和祈福。
與拜德相近義的詞語包括尊敬、崇敬和敬仰。反義詞可以是蔑視、鄙視或輕視。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