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桐果實榨出的油。有毒。是質量很好的幹性油,可制造油漆、油墨,又可作防水防腐之用。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膏液》:“燃燈則桕仁内水油為上,芸薹次之,亞麻子次之,棉花子次之,胡麻次之,桐油與桕混油為下。”
桐油是以油桐樹(學名:Vernicia fordii)種子為原料榨取的天然幹性植物油,具有速幹、耐腐蝕、防水等特性。其主要成分為α-桐酸甘油酯,化學式為C₅₇H₉₈O₆。
一、詞義解析 “桐油”一詞最早見于宋代《證類本草》,其中記載:“桐油,出江南,以塗器物。”根據《漢語大詞典》定義,桐油是“油桐果實榨出的油,用于塗料、油墨等工業”。該詞屬偏正結構,“桐”指代油桐屬植物,“油”表征其液态物質屬性。
二、曆史應用 明代《天工開物》詳述了桐油在造船工藝中的應用:“凡船闆合隙縫,以白麻斫絮為筋,鈍鑿嵌入,然後篩過細石灰,和桐油舂杵成團調艌。”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其藥用價值:“桐油可敷治疥癬,但忌内服。”
三、化學特性 桐油分子含共轭三烯結構,氧化聚合反應式為: $$ 3C{57}H{98}O_6 + 9O2 rightarrow (C{57}H_{98}O_6)_3 + 9H_2O $$ 該特性使其在25℃環境下表幹時間≤4小時(《塗料工業手冊》)。
四、現代用途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數據顯示,精煉桐油的碘值可達160-175gI₂/100g,適用于環保木器塗料、生物柴油制備及航天器潤滑劑基料。2024年我國桐油産量達28萬噸,占全球總産量78%。
桐油是從油桐樹(學名:Vernicia fordii)種子中榨取的一種天然植物油,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廣泛應用于工業和醫藥領域。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桐油由大戟科油桐屬植物的種子榨取而成,主要分布于中國陝西、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份及越南地區。其特點是幹燥快、耐腐蝕、防水性強,且不導電,屬于優質幹性植物油。
桐油分為生桐油(用于醫藥化工)和熟桐油(直接作塗料)。誤食可能導緻中毒,表現為嘔吐、腹瀉等,需立即就醫。
以上信息綜合了工業、醫藥及安全使用要點,如需更詳細分布或曆史應用,可參考來源網頁。
奧主脖梗子長江中下遊平原車司馬赤瑛盤赤足觸引大朝觐堕樓餌人二蜀放口刮陰風貴買锢禁故山韓杜毫黍豪姓橫帶化糞池謊勢家常飯講通郊歌激溜即墨經師人表穅核曠場狼貪虎視累歲連盤每日裡腦積水偶函數疲懦菩薩心腸清潔清吟小班窮餓窮寇勿追阮生狂三五門賞首沙戲神丁省铨首面書工太帝調氣挑牙料唇鐵犀土父駝蹄雞武誡霞赤西安小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