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 松江縣 産的纻絲布。 明 鄭瑄 《昨非庵日纂》卷九:“嘗聞尚衣縫人雲:上近體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本朝家法如此。大廟紅紵絲拜裀,立腳處乃紅布,其品節又如此。今富貴家佻達子弟,乃有以紵絲綾緞為裩者,其暴殄過分,亦已甚矣。”《金6*瓶6*梅詞話》第七回:“好三梭布也有三二百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梭布漢語 快速查詢。
“三梭布”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不同語境下的解釋:
基本定義
三梭布是古代江蘇省松江縣(今上海松江區)特産的纻絲布,質地細密,常用于制作衣物。明代文獻《昨非庵日纂》記載,宮廷衣物曾使用松江三梭布,體現其品質精良。
曆史背景
明代鄭瑄提到,皇室禮儀服飾(如太廟拜墊)的局部采用紅布,而三梭布因耐用和工藝考究,成為當時權貴階層的選用材料,甚至引發過度奢靡的社會現象。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三梭布”可引申為成語,表示“同時處理多項事務”。其典故與漢代名将衛青相關,傳說他曾在戰争中同時指揮三支軍隊,後人以此形容高效多任務處理能力。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直接印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昨非庵日纂》《松江府志》等古籍。
三梭布是一個成語,由“三”、“梭”和“布”三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同時做三件事情。
下面是三梭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字的部首是一口叉,筆畫數為三;
“梭”字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十一;
“布”字的部首是巾,筆畫數為五。
三梭布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紡織工藝。在古代,紡織工藝非常重要,是女性常常從事的工作之一。傳說中有一位女性,她能夠一邊紡績,一邊縫紉,一邊織布。因此,人們形容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的人為“三梭布”。
三梭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中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一些可能的古代寫法是:
“三”字的古代寫法:
“梭”字的古代寫法:
“布”字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個使用“三梭布”成語的例句:
我的爺爺是個三梭布的人,他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幫我做作業,真是太厲害了。
以下是一些與“三梭布”相關的詞語:
組詞: 多才多藝、百用千通
近義詞: 三頭六臂、千手觀音
反義詞: 一心一意、專心緻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