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藏。 宋 張舜民 《京兆安汾叟赴辟臨洮幕府南舒李君自畫陽關圖并詩以送行浮休居士為繼其後》詩:“酒闌童僕各辭親,結束韜縢意氣振。”
“韬縢”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可能為生僻組合或書寫有誤。以下為拆解分析:
單字釋義
組合推測
若按字面組合,“韬縢”可能表示“隱藏并封存”,或比喻深藏謀略、不露鋒芒的狀态。但此詞未被收錄于權威詞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可能誤寫提示
建議:請确認詞彙的準确性或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答。
《韬縢》(tāo t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辭或行為狡猾、詭計多端。它具有貶義,表示人心機深沉,善于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
《韬縢》的部首是“韋”(wéi),總共有11個筆畫。
《韬縢》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史記·袁盎列傳》:“且夫稱能之為巧者,治之為拙者,多韬縢而不外語者也。”
繁體字為「韜縢」。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韬縢」可以寫作「韬縢」。
1. 他一直韬縢着自己的************,讓大家都對他了解有限。
2. 她以韬縢的方式操作着整個局勢,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韬光養晦、縢細躁詳
近義詞:狡詐、狡猾、心機
反義詞:直率、坦誠、單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