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竄取的意思、竄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竄取的解釋

偷襲攻取。《明史·濮英傳》:“ 納哈出 餘衆竄匿者尚數十萬,聞師旋,設伏於途,謀俟大軍過竄取之,未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對“竄取”的解釋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指“暗中奪取”,如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載:“權臣竄取兵符,陰圖不軌”;其二表“竄改截取”,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言:“書吏竄取原文,僞作判詞”。該詞屬古漢語複合動詞,現代書面語中已罕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權威版本)指出,“竄取”屬曆史語境用詞,常見于描述古代政治鬥争或文獻篡改事件,如:“禦史劾其竄取奏章,以掩罪迹。”當代語言體系中,該義項多由“篡取”“篡改”等詞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竄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偷襲攻取,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中的突襲策略。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竄取”指通過隱蔽或出其不意的方式攻擊并奪取目标,常見于古代戰争場景。該詞強調戰術上的突襲性和隱蔽性,例如敵軍或流寇趁敵方不備發起攻擊。


二、出處與示例

主要出自《明史·濮英傳》,描述元朝殘餘勢力納哈出在明軍撤退時設伏偷襲的情景:

“納哈出餘衆竄匿者尚數十萬,聞師旋,設伏於途,謀俟大軍過竄取之,未發。”
(釋義:納哈出殘部數十萬人潛伏,計劃在明軍經過時突襲,但最終未實施。)


三、字義分解

  1. 竄(cuàn)
    • 本義:逃跑、隱匿,如“流竄”“抱頭鼠竄”。
    • 引申義:改動文字,如“竄改”“點竄”。
  2. 取(qǔ)
    • 本義:獲得、奪取,如“取款”“取樂”。
    • 引申義:選擇或采取行動,如“選取”“取道”。

四、常見搭配與語境


五、權威性說明

盡管多數來源權威性較低,但《漢語大詞典》及《明史》原文的引用(見、8、11)為該釋義提供了可靠依據。建議需深度考證時查閱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若有進一步探究需求,可參考《明史·濮英傳》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第11639頁。

别人正在浏覽...

安勝白面館鼻坳唱隨長往朝名市利出險爨婦翠钿遞殺東方作二分之祭風餐雨宿鳳臘改柱張弦關籥規旋矩折估衣憨勁鶴湖黑溜溜繪畫溷擾箭不虛發艱患假五百驚竦救饑具呈枯陋連字符裡謠厘治攣屈羅闉明衣敏明謬得木寓龍木鐘配音演員棚巷骈化皮葦棋處焭焭柔利生肩詩林耍花樣霜髯水磨石思想性談資外來戶玩歲愒日衛畿杌陧響版小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