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謂年老的學人。 晉 摯虞 《答杜預書》:“變制通理,垂典将來,何必附之于古,欽以舊義,使老儒緻争哉!”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詩:“十年學道困窮廬,空有長才重老儒。”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 嘉興 人 聞人茂德 ,名 滋 ,老儒也。”
“老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指年長且學問深厚的儒家學者,強調年齡與學識的雙重屬性。其中“老”表示閱曆豐富、德高望重,“儒”特指儒家學派或通曉儒家經典的人。
詞源與構成
由“老”(年長)和“儒”(儒家學者)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摯虞《答杜預書》中提及“老儒緻争”。
文化内涵
常用于形容兼具資曆與學術造詣的讀書人,如《紅樓夢》中賈代儒被描述為“當今之老儒”,凸顯其學識與威望。
唐代牟融《寄周韶州》詩雲:“十年學道困窮廬,空有長才重老儒”,體現對老儒才學的敬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人物案例,可參考《紅樓夢》第八回或《老學庵筆記》等原著。
《老儒》是指年長有智慧的儒家學者或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哲學流派,主張仁愛、誠信、禮教等道德倫理觀念,對于國家治理和社會秩序有着重要影響。因此,《老儒》常常用來描述那些具有儒家思想、經驗豐富、智慧過人的長者。
《老儒》一詞可以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來解釋其構成:
《老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儒家學說在古代中國有着廣泛的影響。在繁體字中,老儒的寫法為「老儒」。
在古代,「老儒」這個詞也存在于漢字中,但其形式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由于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不同,所以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
下面是一些關于《老儒》的例句:
以下是與《老儒》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