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rupthy] 舊小說用語,指講說時筆墨唇舌占用時間,而所說的動作卻是很快的
說時遲,那時快,一棍劈将下來
小說中的常用套語。意謂事情發生的速度不是記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水浒傳》第二三回:“説時遲,那時快, 武松 見大蟲撲來,隻一閃,閃在大蟲背後。”《紅樓夢》第十五回:“説時遲,那時快,猛然間一個人從身後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聲,二人唬得魂飛魄散。” 茅盾 《喜劇》一:“說時遲,那時快,瘦男子一邊拉長着那個‘來’字調,一邊剛要向後轉走,卻不料青年 華 已經抓住了他的胳膊。”
“說時遲,那時快”是一個漢語俗語,主要用于古典小說或評書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短語如今多見于文學創作或仿古語境,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分析,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漢典釋義。
“說時遲,那時快”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成語,表示說的時候已經遲了,而事情已經變化迅速,錯過了最佳時機。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那”,部首“言”表示與言語相關,部首“那”表示某種動作或狀态。
這個成語的筆畫數目為15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說曹操,曹操就到。”意思是說曹操的時候,曹操就來了。後來,這句話演變成了“說時遲,那時快”,用來形容事情變化迅速。
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説時遲,那時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有一些變化的。例如,在《尚書禮書·士吏》中,這個成語寫作“敍時遲,納時促”,意思仍然是說的時候已經遲了,而事情已經變化迅速。
一些例句中可以看到這個成語的用法。例如,“他一直等待着最好的時機,但是說時遲,那時快,錯過了成功的機會。”
一些與“說時遲,那時快”相關的組詞包括:“說曹操,曹操到”,“時機”,“變化迅速”,等等。
近義詞包括:“來得及”,“抓緊時機”,等等。
反義詞包括:“說時早,那時慢”,等等。
【别人正在浏覽】